科学发展守护南疆 “绿色画卷”
不少人认为,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难以两全。广西工业名城柳州,以自己的努力与实绩成功破解了“工业与环保矛盾说”。
作为一座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城市,柳州的重化工产业占到了整个工业的70%以上,以前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三废”排放量大,柳州一度饱受环境“创伤”之苦。为了扭转态势更洗去“酸雨之都”的恶名,柳州打响了营造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保卫战。今年7月柳州市更确定了“三个同步”的发展战略,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如今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眉清目秀、气定神闲的柳州。2006年10月温家宝总理到柳州视察,称赞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
旅游盛名之下的桂林,更是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作为不懈追求。为了缓解建成区内山水与人文环境的压力,桂林做出了“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规划。如今,旅游与文化结合的典范《印象·刘三姐》已成为桂林乃至广西的一张旅游文化名片。
北海的环保故事与“否决令”相关。日前有消息称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否决了市政府关于环境污染整治的专项报告。而在其后召开的政府整改会上,环保部门一位负责人不无“委屈”地表示:北海的空气质量连年名列全国前茅,人大常委会的否决,不是因为环境出了问题,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不只在北海,在北部湾经济区及至整个广西,人们普遍感受到这种对环境“更高的要求”。
2008年9月广西提出科学发展三年规划,对未来三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战略部署。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当地人却不无自豪地说“广西处处是桂林”,看起来这份自信不无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