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南宁 成就大爱之城

各族儿女凝聚在爱国主义的大旗下
走在南宁的大街小巷,你能听到这样朴实的话:“能帮就帮。”没有豪迈的气势,没有华丽的语言,“能帮就帮”却道出了南宁人的心里话。住在兴宁区的70多岁的王阿婆说:“这个词小时候就经常听,现在听得更多了。能帮就帮嘛,帮助别人也是快乐自己。”
几十年过去了,南宁市望州南社区用具体感人的生活小事把这个精神的内涵阐述得更加深刻:“能帮就帮,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的互助精神、“有样学样,跟着党员干部干”的榜样精神、“社区爱我,我爱社区”的关爱精神、“一花香不如百花香,一家好不如百家好”的团队精神、“想到做到,争先创新”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自强精神。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周密部署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工作,共同抗御这场重大的自然灾害。灾区人民的苦痛,南宁人也感同身受,邕城掀起了“能帮就帮”抗震救灾的热潮。从政府到单位,从城市到农村,从街道到社区,人们发扬“能帮就帮”的城市精神,积极伸出援手捐款捐物。
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车荣福在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优秀党员的讲话时指出:“‘能帮就帮’的望州南精神,体现了南宁市的城市品质,建设和谐南宁就是需要这种精神。”南宁市委、市政府以“能帮就帮”作为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的切入点,在建设文明和谐城市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党员带头帮、群众相互帮、机制创新帮”的新型帮扶机制,打造政府层面上的“能帮就帮”。通过完善各类帮扶机制,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逐步建立起了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通过各类帮扶行动,促使困难群众就业及子女就学,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有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此外,南宁不断创新“帮扶机制”,打造务实、民主的帮扶机制,把帮扶和做实事联系起来。11月19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车荣福深入便民农贸市场和社区征求为民办实事建议。他强调关注民生,办好2009年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必须紧扣“民”字这根主线,着力在“问”字上下深水、在“解”字上出真招、在“助”字上求实效,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和认可,要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