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既是经济现象,也是社会问题。如何让这支庞大的劳动力大军顺利“过冬”,帮扶他们就业创业,坚定他们在危机中的信心?安置好返乡农民工就业牵动着市政府的心。采访中记者获悉,为切实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帮助个人和企业渡过难关,我市已进行充分的摸底、调研,应对的新政策也即将出台。
科学调查 研究对策
世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我市便立即开展了围绕“农民工返乡”问题的相关工作。2008年10月,各县区开始统一行动,依托基层就业工作平台,组织专员深入乡镇、村屯,对返乡农民工展开调查统计,掌握了返乡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同时,市劳动部门分别深入各县区、开发区召开返乡农民工和企业代表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动态,调研企业用工情况。
11月,我市派出劳动部门调研组,前往南宁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和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了解农民工就业情况,了解我市务工人员的就业意向和去留动态,共同探讨和研究应对措施等。
较全面地做好前期摸底工作,掌握就业形势动态后,我市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是及时准确掌握返乡农民工动态信息,第一时间落实好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和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要平台,我市要求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全市1392个村级平台建设,落实人员、资金、设备等到位,有针对性引导和促进就业。如青秀区针对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急需就业的情况,通过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主动送岗上门,累计送出就业岗位3200多个,就业信息1000多条。由于措施得力,该城区872名返乡人员中已有838名在本地企业和农业产业中得到妥善安置。
及时帮助提升就业技能,我市还把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作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新一轮就业的重要举施。在返乡人员的培训中,我市突出以人为本,因人制宜,要求各县区从方便返乡人员培训着手,整合培训资源,落实培训补贴,下延培训服务,就地就近提供就业培训服务。
上下联动 送岗上门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和求职预测,我市在市级和县区级的人力资源市场、劳动保障工作站和人流密集的地方,运用多样的平台,提供求职应聘、务工信息、就业岗位等就业服务。
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服务时间,增加服务频率,变每天上午一场的招聘会为上下午各一场招聘会,并且取消双休日,保证农民工和用人单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招聘和面试。市人力资源市场还加强与北海、钦州、防城三个北部湾城市以及广州、深圳、中山、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建立劳务用工合作关系,开设远程见工系统,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各个县区也因地制宜,创新就业服务。横县开设了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专窗,为返乡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登记、就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邕宁区组织就业岗位送到农民工家门口;宾阳县在人流量集中的火车站、汽车站及乡村集镇向返乡务工人员发放县内企业用工信息;江南区把招聘会开进了江西镇同宁村,帮助返乡人员实现就业;良庆区通过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向各用工单位发函收集岗位。
鼓励创业 开发岗位
创业带动就业。那些已经在外打工多年、有一定经验和资金积累的农民工是引导就业的宝贵资源。
南宁市一方面加大引导力度,在全市新挂牌12个返乡创业基地,通过看得见的典型引导返乡人员创业;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提供政策咨询、提供创业服务、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等措施,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从事农业规模经营、规模养殖、规模开发。
记者从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获悉,对于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最高额度为5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延期1次。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
目前,我市正着手制定和出台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应对新政策,拟通过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给予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生活补贴、开发就业岗位、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就业服务、下浮社会保险费率、建立企业裁员预报告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努力降低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力促稳定就业。(记者 罗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