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 覃茂鑫
去年以来,南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综治各部门始终把综治工作的重点立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立足于确保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安全稳定、立足于“维护首府平安”的发展目标,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层层落实责任
为了把综治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南宁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初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与各县区党政“一把手”签订了综治工作、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市综治委对相关的主要职能部门进行了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体系。
南宁市在机构改革中,完善了各级综治机构,夯实平安基础。目前,南宁市147个乡镇(街道)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选配综治乡镇(街道)专职干部189名、村综治干部651名、社区综治干部243名。各县区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居)委会、综治协会、治保会、调解会等基层组织建设,确保综治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去年,市委、市政府印发有关综治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共有15份,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和贯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市、县(区)两级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综治经费。去年以来共拨款380万元,为综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调处内部矛盾
实施“为民工程”,全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全市制定了以调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为核心的“为民工程”方案,明确了目标,各县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增强了活力。原邕宁县抽调全县55名干部组成13个办案组,将“三大纠纷”案件的调处任务分配到各组,全程负责调处,并建立了“一起纠纷、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包到底”的调处机制,使一批久拖不决的疑难案件得到有效化解。市、县区坚持每个月排查一次,乡镇(街道)、单位坚持每半个月排查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掌握矛盾纠纷的苗头,把化解工作做在前。集中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变上访为下访。
为确保重要敏感时期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的社会稳定,南宁市把安全保卫工作与深化群防群治相结合,市和各县区制定了各种防范预案,强化了对重点人员、危险人物的教育疏导和防范,有效地预防了治安事件的发生。在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我市组织开展了“万名市民义务治安大联防”活动,有力地维护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首府的社会稳定。
推进重点治理
南宁市深入开展“三十百千”重点治理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始终把严打放在重要位置,重拳打击各类犯罪;在破大案要案方面加强攻势;统一开展禁毒缉毒工作;严厉打击了经济犯罪;坚决打击“六合彩”等非法赌博。通过严打整治,我市的刑事案件明显下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全市综治年度检查测评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为91.99%,保持了首府社会治安秩序的良好态势。
推进社会防范
南宁市大力推进治安防控建设,全市逐步实行了以“网格式巡防、网络化管理”为主的城市治安防控模式和“控制点支撑、多控制点辐射”为主的农村治安防控模式。同时,市委即将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的意见》,使首府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南宁市不断增加投入,提高技术防范水平。全市发挥应急联动中心在社会治安防范中的作用,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监控。全市去年不断扩大群防群治队伍,继续壮大各种形式的专业(义务)巡逻队伍,最大限度地把110联动单位、出租车司机、社区保安队伍、环卫工人队伍等社会力量纳入群防群治队伍中。新城区构筑“四线联防”,重点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辖区发案率大幅度下降。
搞好基层安全
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更加扎实。创建安全社区扎实有效,全市注意把基层创安活动延伸到外资企业,延伸到沿街店铺,延伸到村屯,延伸到居民户,扩大了安全区域的覆盖面。创建“无毒单位”整体推进,市妇联、市综治办、市禁毒办等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创建安全校园成效明显,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维护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创建安全文明铁道线活动扎实开展,去年12月份,在自治区综治委检查组对各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检查评比中,南宁市获得全区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