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太阳了!看起来空气不错!”3月3日一早,人大代表们起床后看看窗外,有惊喜。
雾霾未散,又来沙尘暴,前段时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广受诟病。“厚德载雾,自强不吸”……带着北京人幽默和无奈的各种“吐槽”传遍全国。不少人大代表是备着口罩进京的。
3日上午,广西代表团的代表李森上街头走了走,不看高楼,不看景点,看空气。因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南宁市环保局局长。
他山之石
北京很多治理措施值得借鉴
“看起来空气不错,实际上仔细观察,汽车尾气的影响还是很明显。”从外头走了一圈回来,李森告诉记者,尽管出太阳了,外面的能见度仍不够高,主要原因还是“车太多了”。虽然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治理空气措施,如百余家重点污染企业停产,三成公车停止上路,但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
不仅北京空气质量不容乐观,近段时间,南宁也饱受大雾的困扰,程度虽然没那么严重,但足以让有关部门绷紧弦。
李森认为,近年来北京在空气质量治理方面的一些措施还是值得借鉴的,南宁可以“学回来,趁早下手”。例如,北京大力发展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开辟公交车专用道,在堵车时,让公交车的优势显现出来;降低地铁票价,2元“随便坐”。这些措施都在努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于工地的管理,北京市也比较重视,道路上基本上看不到泥头车挟着尘土呼啸而过,工地里堆放的沙石等没有裸露,必须覆盖。“相比之下,南宁的工地就显得‘粗放’了”,李森说,现在城管部门已经要求泥头车必须加盖,但因为不密封,还是会产生扬尘。部分运输车辆没彻底清洗车轮、车身的泥沙就上路,颠簸一下,掉下几块泥,在路上经反复碾压,就会变成PM2.5的“一份子”。
防治污染
南宁公共交通将进行“油改气”
李森透露,今年南宁市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一系列措施。交通方面,计划与交通部门合作,先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领域进行“油改气”。这两类车与私家车不同,整天在路上跑,改造后产生的环保效益更大,而且公交车和出租车有相对固定的营运范围,规划好加气站的建设,营运基本不成问题。目前,西气东输的第一条管线已经接通,将会解决用气问题。
除了公共交通,包括私家车在内的其他机动车辆要全部加气还不现实,因此,南宁计划向北京学习,提高油品标准。当然,这一措施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高标准的油品能否保证供应,达不到标准的“黄标车”将面临淘汰等。
环保部门还将与城管部门合作,开展道路扬尘的治理,主要针对建筑工地。
此外,环保部门将把空气质量指数实时发布升级成预报,这样将更具有服务性。“假如有市民明天想去打场球,可以查查PM2.5数据如何,要是空气质量不好,就不要出去当‘吸尘器了’。”李森说,接下来将进行相关的软件开发,让查询PM2.5数据也可以像手机接收天气预报一样方便。
代表关注
如何让百姓尽快地摘掉口罩
很多人说,PM2.5猛于虎,这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遭遇雨雪冰冻等极端的恶劣天气,人们可以选择不出门,可是谁敢说不呼吸空气?
李森此次参会的建议都与生态建设和环境有关。无独有偶,生态文明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让百姓尽快地摘掉口罩也成为其他代表们关注的热点。“对空气、生态的保护,应该由全社会来埋单!”来自广西南宁树木园的代表覃建宁认为,环境的保护不是哪个单位、哪个部门的事,而是每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只有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特别是让孩子从小培养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才能每个人各司其责,保护好大家共同拥有的环境,形成良性的循环。“让大家保护环境不是枯燥的说教,‘森林学校’便是一个比较让人容易接受的模式。”她告诉记者,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已经建立‘森林学校’,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去学习如何爱护动植物,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保护所生存的环境。
同时,覃建宁认为,各地都在大办发展森林旅游,但没有让它发挥应有的生态文明传播的功能,承担起生态文化的示范和载体作用。她理解的森林旅游应该是个大课堂,让游客在参与旅游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态的重要,养成文明的行为。
通过立法来保护环境也非常必要,覃建宁说,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为一个公园立法,园内的树木一棵都不能砍伐,用法律来保护环境也许将是治理PM2.5的一把利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