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限价商品住房第二次公开摇号·南宁增开至北京西特快旅客列车·南宁市竭诚为企业提供最优质服务·南宁房租青秀区领涨 旺季需求推高价格未来仍看涨·南宁75万户用电居民中 约有7万户存在拖欠电费现象·厦航暑期增加南宁—深圳航班 去程20:55从南宁起飞·南宁3立交桥将全面通车 8月底白沙大道一路通畅·南宁市2013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武鸣县两江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横县2013年第一期微型企业创业培训班开班·兴宁区五塘镇召开2013年度征兵工作动员大会·江南区顺利完成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邕宁区召开2013年南宁市邕宁区双拥工作会议·市领导到经开区检查大行动开展情况·上林县强力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八桂情爱心助残大型公益慈善活动启动
 
【南宁日报】情系百姓 排忧解难
时间: 2013-07-12 | 文章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优秀共产党员陈美杏系列报道⑧

情系百姓 排忧解难

 

陈姐善感,易掉泪。只要一说到弱势群体的辛酸无奈,陈姐总是眼圈泛红。她自言,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见不得别人难,总要伸出手帮一把、扶一把,否则就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这位走路带风、腰板笔直的女强人,这位成天开面包车在各个工地转的工作狂,这位为农民工讨薪义正词严的“包青天”,坚强的外表下,她有着一颗柔软的心。

6月6日,记者随陈姐到江南区江西镇回访她曾帮助过的人。短短一天,陈姐三度泪下。

为何她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她对人民爱得深沉。

镜头一突闻老婆婆已去世,她内疚地哭了

6月6日,车行至江西镇同新村木坡时,陈姐下了车,朝村子走去。这里住着一位她牵挂多年的失明老婆婆。

2009年10月,陈姐到江西镇下乡办事,遇到了这位老婆婆。攀谈中,陈姐得知,老婆婆叫杜运英,80多岁,孤身一人住在一间低矮的土坯房里,无人照顾。陈姐走进杜婆婆的家,看到屋里昏暗破旧,揭开锅,锅里只有长了虫的青菜。杜婆婆每天吃的就是这些?泪水在陈姐眼中打转,她当即把锅里的菜偷偷倒掉,并给了杜婆婆200元。

从江西镇回来后,陈姐念念不忘杜婆婆,买了米、油、菜以及生活用品就要去看她。由于路况不熟,几乎迷路,问了许多人,终于找到杜婆婆家。

因为工作忙实在抽不出身,陈姐好久没来看杜婆婆了。“不知她现在过得怎样了?”沿着弯曲的村路,陈姐一边往上爬,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语气里满是担心。

陈美杏获盛赞——

时代楷模 南宁骄傲

 

陈美杏同志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完全一样的解读。有人说,她展示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辉煌风采;有人说,佩服她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有人说,她的爱心让人感到温暖……陈姐,被人们誉为时代的楷模、南宁的骄傲。

“如果有机会把陈姐搬上舞台,我很想扮演她!”

——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南宁市民族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梁素梅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与记者一见面,梁素梅便声情并茂地吟唱《红梅赞》。《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而梁素梅正是粤剧《江姐》的扮演者。

看了近期媒体对陈美杏先进事迹的报道后,梁素梅感慨万千:“昔有江姐,今有陈姐。江姐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杰出女英雄;陈姐则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秀基层共产党员。但她们也有共同之处,都有同样的信仰,坚定的信念,都是为人民谋幸福。她们是每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梁素梅表示:“如果有机会把陈姐搬上舞台,我很想扮演她!”

还是那间低矮的土坯房,只是门前杂草丛生,门窗紧掩,悄无人声。有村民认出了陈姐,凑上前问:“是来看杜婆婆的吧,她去年去世了。”

突闻噩耗,陈姐心里一阵悲伤,别过身,眼泪止不住地滚落。

陈姐推开杜婆婆家的门,探头看了又看,怀着些许内疚哽咽着说:“我不知道她走了,早点来看她就好了……”

画外音:

没有人责备她。她实在太忙了。

忙得连记者都心疼她,连日来,带着我们顶着烈日一个工地一个工地连轴转。开车的是她,打电话联系的是她,处理纠纷也是她跑上跑下唱主角,工作间隙没顾得上喘口气又接受采访。即便一起吃顿工作餐,也是电话打个不停,钢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当我们被酷烈的太阳逼得躲进空调车,当我们过了饭点就饿得再无斗志时,她依然坚守阵地,依然在热得像蒸笼的工地,为农民工的利益据理力争。

企业的负责人也心疼她。2009年,陈姐在术后三天,不顾医生劝阻拔下吊针针头,赶到现场办案,妥善处理了一起非常棘手的农民工讨薪事件,为承建方老板娘“三姐”追回300多万元。事后,“三姐”把陈姐当成了好姐妹。6月5日下午,一见到陈姐,“三姐”亲热又心疼地说:“你又黑了瘦了,要注意身体啊。”

没有人责备她。她的牵挂太多了。

她牵挂着那些没有拿到工钱的农民工,牵挂着那些她帮助过的人。那个和养父相依为命捡垃圾为生的小女孩哪去了,在她帮助下重返校园的15岁少女廖少雪现在还好吗……

没有人责备她。对她,有的只是由衷的敬佩!

镜头二

说起那对残疾夫妻当年的苦,她眼圈红了

江西镇安平村的一对残疾夫妻,也是陈姐在7年前偶遇后便牵挂至今。

当年,这对夫妻只能靠政府救济过活。如今,夫妻俩办起了一家小型养蛇场。去年,光是卖蛇就赚了十几万元。

说起蛇场的发展前景,丈夫凌同玩踌躇满志,笑逐颜开。妻子梁凤连却泪如雨下。这,是感动之泪。

梁凤连还记得7年前第一次见陈姐的情形。

大中午,陈姐将自己那份工作盒饭让给梁凤连吃。梁凤连不接,说,我吃了,你就没有东西吃了。陈姐说,没关系,你吃吧,要是不吃,怎么给孩子喂奶。

这些话,这些情,从那时起,一直温暖着他们的心。

提起7年前凌同玩一家的困境,陈姐也红了眼圈。

2005年,陈姐到江西镇下乡,偶遇左上肢截肢的凌同玩在排队领救济米。而旁边的梁凤连走路一瘸一拐,胳膊也不灵活,只能把3个月大的孩子挟在腋下。细细询问后,陈姐决定帮助他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姐利用休息时间四处跑,帮凌同玩找到一份在酒店值夜班的工作。陈姐还请酒店负责人多关照凌同玩,家里有事让他随时回去。

慢慢地,凌同玩攒了些钱。有一次,他打电话给陈姐,说已经辞掉酒店的工作了,想摆烧烤摊,请陈姐帮找个合适的地方。

陈姐一听,火了,说:“你们夫妻行动不便,开烧烤摊不现实。”多次劝说无效后,陈姐放出狠话:“你要是再坚持做烧烤,那咱俩今后就不要再联系了。”只因把凌同玩当成亲弟弟,陈姐才希望他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后来,在陈姐的建议下,凌同玩办起了养蛇场。陈姐张罗着找蛇苗、买蛇料。

不久,因为生活矛盾,凌同玩一家三口从哥哥家搬了出来,在田埂上起了间石棉瓦的简陋屋子。但是,孩子大了,要上学,屋里没电,怎么做作业?

陈姐想尽办法,找到附近一家企业说明凌家的情况。企业老板被打动了,同意给凌家拉电。随后,陈姐又找了家加工厂,自掏腰包定做了42根水泥电杆,雇车将电杆拉到凌家。在陈姐的张罗下,凌同玩一家过上了有电的生活。

逢年过节,陈姐还会给他们一家捎些年货、水果、新衣服。去年,得知蛇场资金周转困难,陈姐二话不说又掏出两万元。

“这两万元,对您来说,是很大一笔钱吗?”记者问。

“当然。”陈姐答。

“给他们的时候,有说过几时还吗?”

“我不想这些。要还,就等他真正发达时吧。”陈姐说。

画外音:

第一次见陈姐动情流泪,是她说起2006年6月那次凌晨江边追薪的情景。看到毛毛雨中为赶工熬红眼的农民工,从头到脚糊满灰浆,而包工头却说什么也不给钱。那一刻,她哭了。7年后,提到此情此景,她再度流泪。

为何事隔多年,当年的场景早已转换成记忆里的黑白默片,依然能撼动她的泪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每问及她干基层工作苦吗、累吗、难吗?她总是含笑摇头,每每提起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辛酸无奈,她总止不住地流泪。

原来,世上有种人,流泪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民。

镜头三

看到老人家吃得这么省,她流着泪掏出200元

从蛇场出来。直奔一路相隔的凌村坡中巷队。五保户李立轩看到陈姐来了,欢喜地迎出家门。

陈姐和李立轩的缘分始于2007年。当年,看到李立轩一大把年纪,还一个人带着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女儿艰难度日,陈姐动了恻隐之心。她帮李立轩找了一份在酒楼打扫卫生的工作,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拿500元的工资。干了几年,李立轩存了几千元,现在返乡养老了。

看到李立轩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听他说女儿已经出嫁,还生了一个男孩,陈姐放心了。她探身进厨房,揭开桌上扣着的锅盖,看到只有一碗煮豆豉,眼圈红了,叹道,“怎么还是吃这些!”

要走了,陈姐从口袋里掏出200元,塞到李立轩手里,说,“钱不多,拿来买点肉吃。”

画外音:

陈姐有一个习惯,去工地总爱问农民工的家庭情况,家里有几口人、日子过得怎么样、生活有什么困难,等等,而且还爱看他们碗里吃的是什么。

6月7日中午,记者随她到海吉星市场某工地视察。在工地简易宿舍里,陈姐和几名农民工攀谈了几句后,揭开了桌上电饭锅的盖子,看到锅里盛着玉米粥,就关切地问:“这么稀,吃不吃得饱啊,怎么不加点米?”

不收红包、不吃请的陈姐还有一个习惯,送物、送钱给需要帮助的人,毫不吝惜。

有一次,她偶遇一位手受伤的老奶奶,便主动送她去医院。医生要求拍片,老奶奶犹豫了,她兜里只有20元。陈姐安慰道,“您放心去做检查吧,我帮你出医疗费。”付完380元医疗费,陈姐又花了150元给老奶奶买了套衣服、鞋、毛巾、肉、米、花生油。随后几天,她按时接送老奶奶去复诊,直到痊愈。事后,老奶奶找到陈姐办公室,硬要送给她一只漂亮的大阉鸡。无奈之下,陈姐以要老奶奶收下100元为条件,收下了阉鸡。

当初,老奶奶听陈姐说要帮她付治病钱,曾吃惊地问,“我和你非亲非故,你为什么要帮我啊,我也没什么可以报答你的。”

陈姐说,“你受伤,我心疼。我不需要报答,你赶紧好起来,少让我担心,这就够了!”

 

 

 
中国--东盟博览会 更多
·中国―东盟博览会促多方合作共赢
·2012中国-东盟青年营:共铸友谊之柱 同顶发展蓝天
·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市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效回眸 品牌影响力提升
·中国-东盟油画展展示交流成果
·4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落户广西
·广西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日益深化 期待细化合作
·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陆上通道亟待"无缝衔接"
·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开幕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更多
·“艳”“妆”以待 惊艳“大地飞歌”
·2012南宁民歌节开幕晚会门票开售 超过4万5千张门票
·《一声所爱》十强诞生 高晓松现场买断选手原创版权
·《一声所爱》全国13强产生 选手献歌奥运英雄刘翔
·民歌节9月21日开幕 全景开放舞台曝光
·“一声所爱·大地飞歌”2012民歌大赛南宁分赛区十强出炉
·“一声所爱·大地飞歌”2012民歌大赛南宁赛区启动
·经典炫时尚 歌海势如虹
·民歌大赛10强选手出炉
节庆活动 更多
·隆安县服务“两会一节”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花团锦簇迎盛会
·广西:8000老人亲情度重阳
·南宁市最繁华创业街星湖路北一里开业
·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新增珠宝首饰展
·“中国—东盟教育文化交流一条街”精彩亮相
·兴宁区“夏日美食狂欢节”
·南宁2008宾阳炮龙节
·横县茉莉花节
版权所有 南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电话: 86-0771-55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