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说阅读:
网络上也有经典作品
身为作家,东西说:“我之所以阅读是因为我有精神需求,心灵需要滋养,思想需要进步,知识需要更新。”东西说,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个需求。曾经有人问他:“不读《红楼梦》会死人吗?”他回答:“不会死人,但读过和没读过的人坐在一起,会看得出他们的区别。”他认为塑造全民自觉阅读的习惯,需多找找原因。
当人们把阅读下降归罪于网络时,东西表示,网络上也有经典作品,重要的是你选择的内容。
80后女诗人罗雨是爱书之人,“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怎么爱读书了”,罗雨说,当下的年轻人脑子里只有房子、车子、票子,平时谈得最多的是娱乐、旅游、休闲,在学校期间还会象征性去图书馆看看书,毕业后就几乎不碰书,这也是当下时代浮躁之气的体现。
对于“全民阅读立法”罗雨是拍掌叫好。不少人认为全民阅读降低,罗雨对此不大赞同,虽然网络的发展冲击传统阅读方式,但网络是一种阅读的渠道。在这个时代,工作、生活节奏太快,要想大家花大部分时间呆在书房啃书不切实际,但大家通过网络、手机等在公交车、地铁等场所抽空来阅读,并不能说人们不阅读,只是多了阅读的渠道。
专家观点:
如何阅读不重要,关键是读什么
70后的康忠德,是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教授,喜好藏书,平时阅读以纸质书籍为主,但也喜欢收集电子书籍,且以经典文献为主,虽然很少打开阅读,但抽空便会去浏览。对于“阅读立法”,康教授认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初衷是好的,但如何实施,是否有效还有待检验。虽说传统的纸质书籍在电子时代面临着严重冲击,但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社会群体影响度并不相同,年轻人更倾向于电子阅读。
广西出版传播集团副总编辑白竹林女士表示,“全民阅读立法”对于营造全社会浓厚的阅读氛围将会起到推动作用,对引导全民的阅读方向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立法通过,应该会有配套的基础性设施惠及百姓。现在读书的人还是很多,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阅读,关键是读什么书。
随着阅读的变化,年轻一代有自己的阅读方式,但网络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尤其是手机阅读、网络电子书,很多都是没有经过筛选的,也没有经过专业编辑的审核,错字连篇,容易误导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所以年轻人通过网上阅读不应盲目阅读。而传统阅读,不能说看了纸质版的小说就算阅读,更多应该看有文学素养、有内涵的书籍。所以不管通过什么渠道阅读,读书的环境不重要,读什么样的书才是重点。
[ 名词解释 ]
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是根据“世界读书日”演变而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
2006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1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产生这一提案的背景,是我国近年国民图书阅读量不尽如人意。
2013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