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场主苦寻发展之路
家庭农场大多由种养专业大户、加入“公司+农户”模式的农户“转型”而来,虽然经营户们已有种养经验,但如何经营农场,仍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武鸣县双桥镇经营农家乐的韦先生对“家庭农场”跃跃欲试,但他仍有一些担心:一是要达到要求的土地规模,自己必须租地,万一几年后不能续租,家庭农场还做不做?二是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家庭成员必须占到多少比例?……
10月22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分局组织了一期培训班,培训对象是30多名家庭农场主或准家庭农场主。据介绍,该开发区已有10个家庭农场成功申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大同小异,均是瓜果种植和休闲观光。
卢明善派了儿子参加培训班。他说,自家农场主要收入来源是销售水果,农家乐的收入不算多,但他仍然对采摘项目作了精心设计——“我种了成熟期不同的果树,6月份可以摘荔枝,然后摘龙眼,10月到次年3月可以摘柑橘,游客常年有果可摘”。但他发愁的是,现有农场场地小,农家乐项目还需要完善接待设施。他希望成立家庭农场之后,相关部门能在经营、融资方面给予指导。
而在伯丰家庭农场,相比起父亲周伯理的观望和谨慎,周婷婷倒是做了一些尝试。在鱼塘旁的一排旧猪圈里,她养了两只巴马香猪、10多只鳄龟、一群观赏鱼,还有一些龙猫、豚鼠、仓鼠和松鼠,就像开了一个小动物园。她说:“光养鱼有点单调,如果我还能兼顾搞起各种特色养殖,以及果蔬种植,不仅分散了风险,增加了综合收入,到时候搞旅游也更有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