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评出首批16名终身教授
●经过多项程序审批,严格评选;不设聘期限制,每月享受一定补贴
●终身教授并非终身制,待遇也有可能被取消
●获选人表示:这项荣誉并不是终点;学术追求应以前沿性和先进性为标杆
终身教授,有人称之相当于“半个院士”,它代表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学术成就以及沉甸甸的荣誉与责任。如今,我区也拥有了第一批终身教授——近日,南国早报记者从自治区人社厅获悉,我区完成首批终身教授评审聘任工作,16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的高层次科研人员获我区专业技术人员最高荣誉。
16名终身教授新鲜出炉
“在美国,评上终身教授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获得广西“金绣球奖”的专家、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教授马萨·康告诉南国早报记者,“你必须有至少6年的教龄和专业研究,你要颇有建树,而且你还需要有该领域5位教龄在6年以上的教授联名推荐。”
终身教授制度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对于我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2011年年底,我区启动相关工作,当时自治区政府出台《自治区终身教授管理办法(试行)》。经过一年筹备后,今年我区正式启动终身教授聘任审核审批工作。经过严格程序挑选,16名终身教授于近日新鲜出炉。
研究成功世界首例克隆水牛的卢克焕、广西肝移植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彭民浩……在我区首批终身教授名单里,每一位都大名鼎鼎,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
“今年是首次评聘,从50多名候选人中根据相关要求评选出来的,并进行了从严把关。”自治区人社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首批16名终身教授来自我区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医院等相关单位,涉及理工、农林渔牧、人文社科、医药卫生等领域。终身教授没有聘期限制,每月享受不低于当月本人工资总额10%的补助。
高层次人才紧缺,一直是我区发展的短板。为此,广西建立了八桂学者制度、特聘专家制度、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小高地建设提升工程等,从经费、科研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新鲜出炉的终身教授制度将为我区的高层次人次工作“再加一把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