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贺江水污染事件中暴露出地方环保部门应急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10月22日,自治区环保厅在全区范围内举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合演练,作为广西环境安全年建设的一项重要行动——代号为“4号行动”,专门检验全区各级环保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各级环保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处置能力。
“全区14个市首次统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演练,模拟同时应对两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这不仅考验、检查我区各级环保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也考验我们环保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多起同时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环境安全年4号行动”总结会上,自治区环保厅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回头看”活动要求,找准我区环境应急现存的问题,深挖根源,立行立改。
1
模拟同时应对两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0月22日8时12分,演练开始。百色市环保局局长覃志坚接到群众举报电话,称大量泥浆水从靖西县新荣村附近3个泉眼涌出,沿沟渠已进入下游庞凌河主河道。庞凌河下游45公里即进入境外……情况万分紧急!覃志坚立即通知应急工作人员采取一切应急措施做好应急处置,防止事态扩大。8时50分,自治区环保厅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大(Ⅱ级)响应,成立百色市“10·22”庞凌河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并派工作组指导庞凌河水污染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与此同时,在相距几百公里之外的桂平县,一场演练也在有序进行。7时,黔江桂平市城区取水口上游出现少量死鱼,取水样紧急送至贵港市监测分析显示,水样金属镉含量超标1.2倍。综合初步调查情况及黔江受污染情况,认为污染源可能来源于上游来宾市,对下游的桂平市城区饮用水源及梧州市造成污染。10时,贵港市环保局在桂平市新安取水口现场成立“10·22”黔江水污染事件应急总指挥部,在来宾成立前线应急指挥部……
当天全区14个地市环保局均开展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与以往演练不同的是,这是一个综合、多层面的演练,有3个重要内容:一是百色市、贵港市、来宾市与自治区环保厅联合应急演练;二是桂林市、钦州市环保局开展环保系统内部门联动应急演练;三是其他9个市环境应急监测分析测试技能考核。这次演练最大的亮点是,首次检验全区环保系统同时应对两场重大以上级别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广西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负责人介绍,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是确保环境安全的有效手段,通过现场模拟演练及监测技能大比武,检查和锻炼各级环保部门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从中发现问题,为今后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积累宝贵经验,达到摸清家底、掌握形势、比武练兵、找出差距、积极整改的目的。我区在前3次环境安全年行动突击检查并消除企业环境安全风险的成果下,将“4号行动”重点放在实战化应急演练,颇有深意。如果说前3次行动是在“望、闻、问、切”找病因的话,那么“4号行动”则是侧重“强身健体”,提高环保自身的实战应急能力。
2
捉襟见肘的环境应急“家底”
“这次演练是按照有可能发生的较高污染等级进行设计,对操作规程实行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为避免‘演练轰轰烈烈,结束就一哄而散’的情况,演练尤其注重专家点评,查摆问题。”自治区环保厅负责人说。
多次参加我区环境应急演练的资深环保专家客观地分析了此次演练存在的问题。在来宾的演练现场,场面有点乱,指挥上存在脱节现象,最明显的纰漏是来宾作为应急前线指挥部竟然没有收到各应急小组的情况汇报。各应急小组绕过前线指挥部把监测情况、收集到的数据直接跟总指挥部汇报,使前线指挥部的作用没得发挥。这既有脚本设计的原因,也是缺乏应急演练经验的结果。还有技术和经验不足也导致了应急处置效果和预期有差距。比如应急人员锁定镉污染的水域范围后,要想降低镉浓度使水质达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絮凝剂先溶解在水里并加入适量的碱,再投入镉污染的水面,但由于技术和经验缺乏,应急人员划着皮筏艇到镉污染的水域直接把絮凝剂投入水中。还有一个细节,在演练现场各应急小组之间没有信息互动,这不利于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开展。打个比方,当监测小组监测到某水域镉污染超标很多了,说明污染源就在附近,应及时告诉污染源排查小组,使其缩小排查范围,尽快找出污染源的准确位置,及时处置。
应急能力建设不足再次被专家热议并认为它是应急工作的最大“软肋”。一位环境应急专家告诉记者,人员、技术、装备是应急工作的核心,但我区各市普遍存在缺陷,部分市应急监测设备配置不足、不够先进;应急人员少、缺乏培训;缺乏监测车辆和采样船只,无法满足各种环境下不同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需要。“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贺州有群众举报称贺江某段水域有死鱼出现,环保人员采集水样后因为缺乏检测设备和技术经验,检测不出水质有问题。后因群众再次举报,监测人员再次采样后送到自治区检测后才检测出水被污染。我区城市的应急情况都如此捉襟见肘,就更别提县城和乡镇了。全区普遍应急能力薄弱。”
“靖西县的演练也促使我们反思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我区环境应急专家、广西大学教授朱红祥指出,远程指挥系统、应急信息化平台相对滞后,提供应急处置决策的环境数据、水文数据等资料缺乏,现场处置工作情况未能实时传输到应急处置指挥部,应急专家缺乏,可提供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撑不够等等问题,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极大地影响实际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和质量。
3
“组合拳”改进应急“短板”
“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我区各级环保部门本着‘内外兼修’的原则加强整改,对内逐步完善各级环保部门内部应急管理体制,修订各级环保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外则指导企业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完善外部应急联动机制。”自治区环保厅负责人称,提高全区环境应急能力刻不容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照环保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我区已制定计划加大基层投入,逐步完善应急人员组成、硬件装备、业务用房等条件,同时加大环境应急监察、监测人员业务技能和设备使用培训。各市逐步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充分发挥应急专家在关键技术攻关、应急处置、风险及损害评估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自治区应急监测中心已经出台具体措施充实基层监测能力,最近自治区环境应急专家库成立,一批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已经分发到基层。
此外,自治区环保厅已将加强应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通过建立风险源信息库、专家信息库、应急物资信息库等,做到企业的基本信息、环境背景资料等能随时调用,现场处置工作情况能实时传输到应急指挥部,实现各单位无缝对接。督促指导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企业及工业园区建立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能根据需要调配,提高重点企业及区域应急响应能力。同时,探索建立与安监、交通运输、公安消防等部门之间的环境应急协调机制,提高环保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应急状态下的联动配合与协同作战能力。充分发挥综合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作用,建立区域环境应急救援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