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趋势
“落榜”保送生挤向自主招生
2012年,南宁二中有一名学生化学成绩优异,但其他科偏弱,如果通过高考,不一定能考进上海交大。在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决赛现场,上海交大的招生老师经过面试,直接将其招为免试保送生。如果按照新的保送政策,这名学生无法获得保送资格。
有高中老师认为,从选拔偏才的角度来说,保留保送生的渠道,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有些学生理科素养很高,但语文、英语等比较差,如果按高考分数未必能考进名校,这类学生通过保送进入大学,更有利于他们发挥专长。如果一刀切大大提高门槛,全国一年只有200多名保送生,实际上保送制度相当于取消了。
如何让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进入高校?同时,各高校又如何保证“网罗”到中意的优秀生源?清华大学一名招生老师告诉记者,被保送拒之门外的优秀学生,可通过自主招生渠道进入大学。清华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领军计划”也纳入了明年失去保送资格的奥赛获奖者,获得该计划认定的学生将享受高考总分最高降60分录取,以及最高加30分选专业的优惠政策,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享受最高降至一本线的录取优惠。同样的,其他高校也会运用自主招生这“另一扇门”,为“落榜”的保送生——那些在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名次、又没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开出各种降分录取条件。“可以预见,2014年的自主招生考试将前所未有的激烈。”一高校招生老师说。
[ 相关链接 ]
保送制度的演变
1958年,一些大学对工、农、老干部、工农速成中学的优秀毕业生采取免试保送。
1984年,原来的国家教委在师范、矿业等全国10多所大学进行招收保送生试点,全国招收近6000名保送生,占当年招生人数1.2%。
1985年,保送生试点院校扩大到全国的43所高校。
1988年,我国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保送生的暂时规定》,对保送生条件、高校招收保送生的程序等作明确规定,之后全国保送生数量一路飙升。
2000年,教育部要求大规模削减保送生,2001年,保送生人数从上年的2.5万人直接削减为约5000人。
2014年,预计全国保送生仅2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