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街道大多是高楼林立,壮族文化气息不足
邕城需要更多这样蕴涵壮族元素的基础设施造型设计
走在邕城街头,难得看到壮乡元素的景观和街景;到郊外进行乡村游,会发现难寻壮乡古味。这些问题如何破解?为助推南宁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根据2013年“党委出题、党派调研”的工作部署,民盟南宁市委员会确定了《突出南国壮乡特色,将南宁打造成为特色旅游目的地》为年度重点课题,积极建言献策、献计出力,供中共南宁市委、市人民政府决策参考。
现状1 南宁街区缺乏壮族文化气息
覃小姐是一家旅行社的导游,经常接待来南宁旅游的客人。她发现很多游客来南宁都会好奇地问:“你们那些路牌、宾馆、饭店标志上怎么没有壮文?”这让在南宁土生土长的覃小姐不知如何回答。
昨日,记者走访南宁大街小巷,试图寻找街区里带有壮族元素的建筑物。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走在宽敞的民族大道、科园大道,还是人民路、新华街等街巷,进入眼帘的都是一栋栋水泥建筑或金属玻璃墙组成的现代办公大楼,街边的广告灯牌、候车亭广告灯箱等也基本都是公益广告或商业广告,没有任何壮乡文化气息。
“南宁的建筑物、街道和别的地方大同小异。除了逢年过节街上会有一些壮族特色的装饰物外,平常走在街上几乎看不到独具特色的装饰,没法让人感觉到‘我这是在南宁’。”这是市民徐先生的感受。
【建议】城市景观建设融入壮乡元素
这一现象引起了民盟南宁市委员会的重视。今年,民盟市委会的重点调研课题便是《突出南国壮乡特色,将南宁打造成为特色旅游目的地》。
7月中旬至9月中旬,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南宁市委会主委崔建国担任组长的课题组,通过广泛收集信息资料、召开专题座谈会、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方式,在南宁市、宜州市、南丹县及区外的贵州省贵阳市、黔东南州等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收集了许多资料和建设性意见。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南宁的城市基础建设如路灯、公交车站等都是采用城市中常规性的元素,无法体现南宁作为广西首府的民族特色,城市景观也缺少壮民族特色;城市基础设施中已有的一些壮族文化元素的装饰,有的是广告业主设计的,大多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整体的规划。
为此,课题组建议,在主要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景观中融入壮乡元素,如在路牌、重要景区、公园、宾馆等的标志上引入壮文字,某些路段的路灯设计为壮族特色的绣球、铜鼓形状等。
【市民看法】路灯可制成铜鼓绣球形状
“我觉得,南宁在打造壮乡特色方面需向别的城市学习。”市民李女士说,“像南京,街边的电话亭、垃圾桶都是古色古香的木质镂空雕纹,很有‘古都’的特色;杭州的街道也处处是楼阁、牌坊,路边的店名也是比较复古的。但是在南宁,路灯、候车亭、垃圾桶都是普通的款式,街道上也是常见的现代建筑,让人感觉不到壮乡的特色。”
李女士建议,南宁可以把街道的路灯、垃圾桶改造成铜鼓或绣球的形状,候车亭上可以刻壮族版画,还应该建一些壮乡楼阁式的建筑。
现状2 乡村游景点壮乡民族特色少
“我没感觉来到的是壮乡。”前天,从青岛到南宁游玩的孙小姐有些失望地说,原本以为来南宁可以住壮家屋、吃壮家饭、学说壮家话、学唱壮家歌、学跳壮家舞,结果到了南宁的“美丽南方”和扬美古镇,都没能如愿。
壮乡的绣球、五色糯米饭……孙小姐说,他跟亲友到扬美古镇游玩,想找寻传统的壮乡韵味,却发现如今的壮乡村镇也成了现代商业区,没有一点“古”味。
日前,记者到南宁的一些村镇走访也发现,南宁乡村旅游景点的民族特色也减少了。在扬美古镇,当地居民纷纷拆掉古宅建起了小洋楼,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干栏木楼基本没有了。在石埠镇的“美丽南方”,村寨中也没有绣球、铜鼓等富有壮乡民族元素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