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共和路骑楼。
探秘南宁建筑中的中式元素3
骑楼,对于生活在两广地区的人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近代以来,骑楼在岭南兴起,并逐渐成为福建、海南和两广地区主要的商用建筑结构,遍地开花,一度成为商业繁荣的代表。陌生的是,过去的几十年,由于人们对骑楼建筑保护得不够,很多骑楼已毁坏或者不存在,令人惋惜不已。
据南宁市的档案记载,骑楼20世纪初开始传入南宁,并逐渐兴盛。在南宁骑楼最兴盛的时期,骑楼的建筑风格和方式丰富多彩。有的骑楼采用多重瓦檐,使用青色琉璃筒瓦,四角翘起;有的骑楼是木结构,四角立木柱,一通到顶,四面通透,外加清水墙盖小青瓦,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古朴来。除了解放路,中山路、兴宁路步行街,都是南宁骑楼的典型代表。
虽然,不少骑楼在历史风霜下逐渐毁坏或消失。但随着近年来,南宁市加大了骑楼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不少新式建筑也采用了骑楼的风貌,人们似乎又找回了些许历史的记忆。
在解放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老伯,每天从沿街的骑楼下走过,见证了骑楼的繁华与落寞,心里不免感到隐隐的忧伤:“以前这里的骑楼是南宁市最漂亮的,但很多都被毁坏了。”眼前的骑楼群安静地伫立在夕阳中,人们在骑楼下穿梭往来。其中不少看起来已经年久失修,白色的外墙显得有些斑驳,似乎历经沧桑;有的骑楼则是近年来翻修的,虽然光彩熠熠,但却与老街有些格格不入。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的意识增强,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为挽救老骑楼而努力;甚至在一些新建筑中,设计师也有意加入了骑楼元素,使老骑楼焕发出新生机。
2013年,一条骑楼造型的观景走廊在邕江边新建,这是邕江综合整治示范段一个重要项目。仿建的风情骑楼从邕江北岸桃源桥到凌铁桥段,总长约1.02公里,结合原状建筑物的立面,增加女儿墙、屋檐、屋顶坡面、窗套等方面的处理,运用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符号。如今,这里已是市民熟知的休闲娱乐场所。家住解放路的黄老伯也常常来这里散步、驻留,每每从风情骑楼下走过,都让他感到恍如隔世。
近来新投入使用的南宁东站,也让黄老伯看到了骑楼的影子,从外观看,南宁东站的基座采用廊桥造型,与上部柱廊相呼应,这都体现了骑楼的特点。不过,在黄老伯看来,他不仅希望人们热衷于仿造骑楼的外形建房子,也能从建筑中体会骑楼文化中邻里互助、和睦友爱的精神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