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槛印证了古宅的历史
绿树掩映下的古宅群落
发展转型
从僻静村落
变身文明新村
历史民居群已被修缮保护,那么村民们都住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在民居群周边,一栋栋小洋房正拔地而起。“瞧,很多村民都搬进新房了,大家开心着呢。”马兆胜笑着说,坡里投资约400万元,先后建了15项公共基础设施,如屯内道路、村大门等,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还建起综合文化室、休闲文化广场、休息亭廊等设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屯内还开展了美化绿化工作,村口、环村道、公共服务中心等都种植了黄皮果、玉兰花、桃树、芒果等乡村特色果树,共有500余株。
“我14岁时,坡里只有180多人,如今全坡已经发展至151户650人,大家的生活也都好起来了。”马宪纲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过去种植单一的那学坡,如今已发展成为多种种养于一体的农业新村,全坡人均年收入约7500元。同时还建成了2个百头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500头,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走在那学坡宽敞整洁的道路上,两旁种植的树木让人仿佛置身于城市公园当中。据悉,从2013年开始,该坡就积极开展“清洁乡村”活动,设立了环境卫生村民理事会,制定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督查考核和社会监督、基金管理等机制,同时家家户户都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制。
马兆胜说,坡里为了能保持清洁卫生,还专门聘请了3名保洁员,负责全村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以及路边花草树木的养护。不仅如此,村里还号召夕阳红志愿者、“小手拉大手”学生队伍等,一起参与保洁卫生,那学坡也因此连续两年获“西乡塘区文明村”称号。
如今,越来越多的南宁市民开始知道这个隐藏在市区边上的“小花园”,每逢周末,都有市民带上家人,来到这里垂钓摘果、参观古民居、吃顿农家饭,其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