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地处大石山区,特有的地质地形条件很大程度制约了发展,尤其是在与大连片、大规模、大集成的现代农业的交流“碰撞”中,马山显现出了“先天不足”。
但马山并没有被“石山”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是选择了“小口径”切入。该县以小都百综合示范村建设和环弄拉生态旅游区构建为支点,将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和扶贫攻坚相结合,把生态旅游、民俗文化资源、扶贫攻坚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助农增收优势。
A
从“弱丑穷”到“强美富”
“各级政府政策的‘活水’,推动了示范村建设,给我们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乔老村小都百屯的村民韦云说。
小都百屯曾是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土地山林是村里的主要经济资源,农业收入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2013年10月,马山县将小都百屯确定为综合示范村进行建设,按照“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理念,发展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一站式休闲生活基地,尤其是在旅游项目方面,重点建设乔老河“一河两岸”景观带,因地制宜规划水车园、江亭园、百乐园等功能区,在河岸设计亲水平台,休闲健康步行栈道和环河、环山自行车道、攀岩台、景观亭等,打造特色品牌“水车之乡”。
如今,小都百家家户户都建起了一幢幢三层高的小别墅,村前还有小桥清溪、水车竹林,呈现出“山水映农家,诗画小都百”的美丽画卷。
将休闲农业作为农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小都百醇美的田园风光成为南宁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在田园美景中采摘水果、钓鱼,在农家乐吃土菜,购买农特产品,体验农家生活,自然随性陶醉其中,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村美民富”的良性互促。
“我家的土特产店,销售黑山羊酒、旱藕粉、黑豆、红豆等,营业额最多一天能有1500元。村里的农家乐旅馆,旺季时要提前半个月才能订到房。”韦云说。
“弄拉”是马山县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贫困地区,小都百综合示范村则位于环弄拉发展带的一环。通过其带动作用,马山县将把周围的大都百屯、西山庄园绿色农业度假区、灵阳寺、弄拉景区等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连片开发,致力打造一个集观光农业、运动养生、生态体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示范区。
县长张自英介绍,以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目标,马山县今年将加快推进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力争年内实现弄拉景区正式建成开放,同时要求各乡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主动融入大弄拉生态旅游圈。
B
从“石窝窝”到“金窝窝”
“竹鼠以竹子、芒草为主食,管理粗放,抗病力强,饲养成本低,周期短,投资回报快……”说起饲养竹鼠,潘耀军一开口就停不下来。
竹鼠养殖是一个专门为小都百综合示范村“量身定制”的产业。有多年养殖经验的“竹鼠大王”潘耀军担当合作社的理事长,全村的竹鼠都放在合作社里由他统一代养。对于潘耀军来说,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是规模生产,产能集中,为延长产业链条、建立农产品品牌提供了可能。对村民而言,加入专业合作社的第一个好处则是统一管理,生产成本下降。目前,全村已有70多户竹鼠养殖户,产品远销各地且供不应求。
“企业给农民的流转费用,跟农民种地一年的纯利润差不多。此外,农民还可以到企业来当农业工人,平均一年可以拿到2万多元。”广西乔老爷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裁覃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所创立的小都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有500多亩,其中钢架大棚60多亩,种植青瓜、毛结瓜、丝瓜、苦瓜等10多个品种的蔬菜和百香果、圣女果、木瓜等四季水果,并为80多位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中凯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小都百综合示范村引进的另一个龙头企业。该公司采用“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相结合的土地流转方式:农户租赁土地给公司经营,用于建设农家旅馆发展旅游业,并以土地入股分红15%,和公司一同享受发展的成果。20年后,农家旅馆整体归集体所有。
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给力,既能实现产业发展,又可保障农民的利益。参考小都百综合示范村成功创建的经验,2015年马山县将以古零镇水锦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依托,打造一批类似小都百“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抓好特色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打造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和文化旅游美食基地,带动全县农业特色化和旅游产业化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