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沼气池“吃掉”有机垃圾
2015年11月5日,全国第二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召开,各路媒体将目光聚集在这座小山城。
提到恭城,媒体不约而同探寻这里的沼气发展模式。近日,记者在该县黄岭村看到,各家各户的厨房用上了沼气灶,厨房里收拾得干净整齐,全然不是想象中柴薪堆积、蚊蝇乱飞的景象。
据村民董奶奶回忆,30多年前,村里主要以柴草为燃料,森林遭遇过量砍伐,垃圾禽畜粪便堆积,居住环境“脏、乱、差”。为此,黄岭村率先在恭城进行沼气能源探索,兴建沼气池120座,不仅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人畜粪便也可入池化作生产肥料。
玉林市容县的经验也颇受关注。为有效处理生活垃圾,该县利用农村沼气中央预算内投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补助资金,结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系列重大活动的开展,建设生活垃圾沼气化处理站,对行政村经收集分拣的有机垃圾进行沼气化处理后,对周边农户实行管道化集中供气。
4 沼气大有用武之地
沼气池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就地生态化处理问题。2016年1月3日,记者从广西农村能源办公室获悉,目前,全区33个农村有机垃圾沼气化处理试点已覆盖12个市、32个县(市、区),以沼气化方式有效处理以畜禽粪污、果皮菜叶、废弃秸秆为主的农村生产生活有机垃圾,并将沼气管道化集中供气、生态循环农业等有机结合在项目建设中。
据测算,这些有机垃圾沼气化处理试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处理有机垃圾2万吨,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生产生活环境;沼肥利用可减少20%以上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有效减少畜禽粪便排放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年沼气生产量约120万立方米,供气1558户,相当于替代950吨标准煤,节约薪材近400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