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竹竿舞、喝祝福酒,还可欣赏精彩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演,品尝传统本土美食,这样的活动很不错。”4月7日,台湾同胞应邀参加贵港市港北区举办的“三月三”民族节庆活动,一番感受后,连连称赞。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陆宏夏摄
南丹歌娅思谷洞天古韵民俗风情表演。宋林惠摄
民俗旅游渐成气候 “特色饭”越吃越香
编者按:
近年来,我区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壮族三月三”被确立为广西公众假日以来,全区各地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发民俗节庆、民俗风情景区、民俗实景演出等旅游项目,有力推动了旅游业发展。广西打民俗旅游牌,吃特色旅游饭,也收获了民俗旅游的红利。
A 民俗节庆旅游
“这两天,广西从南到北像一个盛大的舞台,艳丽的民族服饰随处可见,抢花炮、跳竹竿舞、对山歌……一个个节目让人看得开心,玩得尽兴!”4月10日,记者见到上海游客冯女士时,她与朋友正在武鸣伊岭岩兴致勃勃地观看民族服饰表演。冯女士说,本来她这次旅游有几个备选目的地,得知广西要举办“壮族三月三”盛大民俗节庆活动后,便决定到广西来。
“要把‘三月三’打造成广西文化旅游节。”自治区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壮族三月三”期间,自治区有关部门都指导各地组织开展一系列创意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活动,今年还到上海等地举行“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旅游推介活动,推动“观广西山水、赏八桂民俗、品传统美食、唱民族山歌”精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
“‘壮族三月三’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块招牌。”伊岭岩风景区负责人蒙善瑜说,作为广西最早开发的几个景区之一,伊岭岩以“壮族三月三”节庆为契机,把壮民族风情融到景区建设中,深受游客欢迎,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壮族三月三”给旅游业带来的红利已出现,包括伊岭岩在内,今年“壮族三月三”武鸣全县接待游客约18.1万人次,同比增长80%多,旅游收入近70万元。据了解,今年“三月三”期间全区举办规模较大的节庆活动点达360多个,各地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有不错表现。
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会副会长黄桂秋表示,民俗节庆是发展民俗旅游见效较快的一种范式。除了“壮族三月三”外,全年各种民俗活动、节庆活动接连不断,对广西民俗旅游市场繁荣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节庆旅游缺乏长效性,要使其产生良好效应,必须不断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使之形成品牌;借助节庆活动品牌效应,应结合当地资源情况,积极打造原生态旅游、民俗博物馆、微缩民俗景观等其他模式的民俗旅游,使全区民俗旅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