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爱好者带来字画参加鉴赏活动
专家查看铜器
专家鉴赏钱币
昨日,广西博物馆开展了以“民间收藏品鉴赏活动”为代表的系列公众活动,来自广西各地的收藏爱好者纷纷亮出珍爱的收藏品。经过一天的鉴赏活动,博物馆专家共为近200名市民鉴赏了陶瓷类、金属类、书画玉器近600件,而鉴赏结果也令藏家们心情大不同。
遗憾数十件藏品全是仿的
李老伯家住崇左,为了参加此次鉴宝活动,特意提前一天打包了20幅书画作品、3件铜器赶来南宁。“我玩收藏几十年了,尤其喜欢字画,现在家里收藏的字画已将近300幅。”李老伯边说边将字画一一展开。
然而,专家的结论却与李老伯的期望大相径庭,他所带来的书画无一例外都是现代仿品。专家李程飞表示,市面上书画造假手段名目繁多,若卖家对藏品来路编得天花乱坠,多半是赝品。
得知字画都是仿品,李老伯又将希望寄托于3件铜器上,其中一个铜鼎近30斤重,底部印有“陈瀛家藏”四个字。专家蓝日勇仅看了底部的文字便判断铜鼎的年代并不久,因为“陈”字为简体字,而其他两件铜器也都是近现代的仿品。蓝日勇安慰李老伯说,收藏是一种心情,喜欢才是第一位。
高兴奇怪铜盒秘密终解开
“专家,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覃阿姨掏出一个戒指盒大小的铜制长方盒,打开后内有方环铜片,中间还藏着一个六面均印有福字的木质小方块。
这个奇怪的铜盒发现于2010年,当时覃阿姨的家人重建平南老家,结果从旧宅下挖出铜盒,由于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铜盒的用途,覃阿姨便一直放在家中抽屉里。专家郑超雄很快便解答了覃阿姨多年的疑惑,原来这是道教用于镇宅之物。
郑超雄告诉覃阿姨,从这件物品的制作工艺来看,应该是民国时期制作的,将其压在房屋下面是为了起到镇宅、纳福、驱邪的作用。覃阿姨高兴地表示,回去后要将它放到平南老家的祠堂里。
意外碎瓷片竟来自于明清
当别的收藏爱好者提着大包小包时,拿着一个小布袋的张先生显得尤为轻松,他所带来的藏品只有几片碎瓷片。张先生喜欢收藏已有多年,不过大多出于欣赏的角度。
“有些是我去江边钓鱼时捡回来的,有些是从别人建房时的建筑垃圾里翻出来的。”没想到张先生捡来的“垃圾”竟得到专家张凯的肯定,碎瓷片来自明代和清代。张凯也建议张先生将碎瓷片作为标本好好收藏。
张凯解释说,通过碎瓷片可以看到很多丰富的历史信息,关键是可以通过这些破碎的瓷片学习、对比和了解不同时代瓷器烧制工艺,增长鉴别真伪的感觉。张凯也特别提醒收藏爱好者,每个历史时期的工艺有共同的特征,也有它的个性,因此不能将碎瓷片作为绝对的参考标准,还要从各个方面来综合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