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巡展上丰富的展品吸引不少参观者 记者 赖有光 摄
它们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述说着古人的情怀,传递着祖先的思想,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昨日,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办的“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 首次全国巡展第一站在广西博物馆开幕,173件现存的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文献价值的古籍珍品原件首次亮相南宁,展期将延续至6月22日。
少数民族古籍指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文献典籍和碑刻铭文及口头传承资料等,主要分为有文字类和无文字类,其时间下限原则上为1911年,有传统文化内容或民族文字撰写的民族古籍时间下限可延长至1949年。此次全国巡展活动是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2016年“民族古籍工作宣传年”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全面展示30余年来全国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普查、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等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示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版本价值的各民族古籍珍品和保护成果。
南宁为全国巡展的第一站,共展出173件古籍珍品,以及各省区市整理出版的成果160种1000多册图书。内容涵盖东巴文、彝文、傈僳族音节文、藏文、古壮字、水文、傣文、察合台文等17种少数民族文字,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领悟民族古籍保护的价值与奥秘。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抢救、整理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达千万余种,公开出版了10万余种。其中广西发现并登录的民间散藏少数民族古籍达到27678册(件),已抢救搜集到的少数民族古籍1万多册(件)。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主任韦如柱表示,广西对抢救搜集到的民族古籍进行了分类保护,如开展古籍复制和修复工作,启动民族古籍数字化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广西珍贵古籍名录。目前广西已有21部壮族和毛南族古籍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5部壮族、毛南族、仫佬族古籍列入《广西珍贵古籍名录》。此外,广西还先后翻译整理出版了各少数民族古籍成果800多种,计6000多万字。
揭秘少数民族古文字
●古壮字——
古籍:《隆安山歌》
简介:清代抄本,线订册叶装。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藏。
内容:壮族民歌抄本。收录了广西隆安方言壮语民歌19套,包括走路歌、贺接娘歌、贺嫁女歌、贺安花歌、贺三界公歌、恋情歌、上山歌、论古歌、论五鼠歌、论相棋歌、造人造物歌、送丧歌等,是壮族风俗仪式歌的总汇,对研究壮族历史、信仰、文学、艺术、民俗等有参考价值。
●东巴文——
古籍:《白蝙蝠取经记》
简介:清代手抄本,线订册叶装,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藏。
内容:纳西族东巴除秽仪式典籍。讲述白蝙蝠到天神盘孜沙美那里求取占卜经,为人类消灾除秽的故事。
●藏文——
古籍:《康钦》
简介:宋代辛钦鲁噶撰,写本,全套16册,梵夹装。成都喜马拉雅文库存第11册、第5册。
内容:藏族传统文化蕴藏在苯教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中,目前存世的多是佛教文献,而苯教存世的古籍文献并不多见。这两册梵夹装经文内容为调伏负面心性的必要和方法,可作为研究公元七世纪以前吐蕃人的思想、哲学、宗教等的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