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开学典礼上,17中的小学生庆国庆60周年唱响红色经典歌曲 记者邓晓衡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邓晓衡)8月31日,南宁市第17中迎来近500名初中和小学新生。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这所学校在读学生与新生中75%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秀安路小学在今年教师和教室都紧缺的情况下,也想办法增设了一个班,免费接收61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
17中 营造文化韵味迎新生
31日上午8时,记者走进17中,迎面就看到一块“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的励志牌。同学们统一穿着校服,在操场上坐好。他们神采奕奕的脸上,流露着对新学期的期待。
开学典礼上,学校还安排了学生宣誓环节,全校1800名学生齐刷刷举起手,大声宣誓:我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感恩父母,感激老师。我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热爱读书,立志成才。我要做一个讲文明的人,诚实守信,传承美德。请父母放心,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请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会勇创佳绩。
17中校长张焰说,与城市的孩子相比,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更独立,一些路远的孩子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给家里人做好早餐,然后再走路来上学。由于父母的工作流动性大,这些孩子的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学习底子薄,但他们渴望学习。
为了弥补学生的家庭环境不足,学校营造了厚重的文化韵味。校园里有一条“书法长河”石碑林,绿树草地间,18块大石头上镌刻着大禹的甲骨文、李斯的隶书、张旭的狂草,王曦之的《兰亭序》、苏东坡的《春色赋》等书法临摹石刻。初一到初三年级,各班级的名字也冠之以书法家、国学名篇,如王羲之班、苏轼班、崇德班、怀德班等。还用国学经典名句作为班训,并让学生自主管理、争当校园明星,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在每年的感恩节、母亲节等节日,学校还鼓励学生给父母写感恩信,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学校的300多个内宿床位,也优先照顾品学兼优但家境不太好的学生。
秀安路小学 61名孩子免费入读
31日一大早,7岁的覃琦舒穿着爸爸新买的校服高兴地走进了秀安路小学,与其他60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一起,成了秀安路小学一年级4班的新生。挂上新校牌,61名孩子的脸上绽开了笑脸。据了解,为了能让这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能跟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秀安路小学在今年教师和教室都紧缺的情况下,想办法增加开设了一个班,免费接收了61名孩子。
说起孩子的读书问题,在南宁做建筑工的小覃眉开眼笑。他说,作为一名从外地来南宁打工的进城务工人员,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孩子能免费就读秀安路小学,跟城里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开学前,小覃担心孩子在南宁入学难,就打算把孩子送到乡下跟爷爷奶奶上学,但自己又有些不舍得。可是如果要缴纳各种费用,靠做建筑工维持生活的他根本负担不起。后来,他通过新闻了解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能享受城里孩子的待遇,便赶紧办理各种手续,孩子很快顺利就读于秀安路小学,而他只用为孩子缴纳书费等40多元的费用。作为61名孩子家长的代表,小覃在台上深深地鞠了两个躬,代表家长们感谢学校免费接收了他们的孩子,圆了孩子们在城里求学的梦。
相关新闻: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今年2737人顺利上初中
据了解,目前,南宁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安置工作已结束。全市由市教育局安排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初一年级的人数达2737人,相当于每班50人的班级55个班,按每个学校每年级8个班计算,接近于7个学校的容量。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入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一律无条件接收,在收费、评优评先等方面做到与当地户籍学生一视同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