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灯将重现南宁街头 8条道路变“童话世界”·南宁近百万善款让贫困大学生圆梦 已资助372人·全市教育工作者迎节日慰问 教师节情满南宁校园·北大客运站截获眼镜蛇 林业救护中心接报施救·支持台企开拓东盟市场 广西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中央祝贺问候60年来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西抗旱应急响应升级 南宁火箭弹驱“秋老虎”·《支那事变画报》现身南宁 再现日军侵华罪证·中央媒体关注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广西筹集近6亿元资金解决库区移民"三难"问题·国际大牌新鲜上市引爆消费购物节 打折活动迭出·向天借水解渴 南宁气象部门做好人工增雨准备·广西首家助产士门诊亮相 助产士与孕产妇1对1·广西今年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跃居全国第一·广西将50万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广西实现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零的突破
 
北部湾文化产业集群突起 广西文化成经济增长点
时间: 2009-09-11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作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和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堪称“文化富矿”。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广西的文化名片由改革开放前的“一枝独秀”刘三姐,走向了集束式的“北部湾文化产业圈”,文化产业从规模到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前,几无产业可言,“刘三姐”演出占据广西文化的全部

“刘三姐”是广西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大、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在广西人民的心目中,“刘三姐”闪耀着半个世纪的光辉。

改革开放前,广西经济不发达,几乎没有文化产业可言,提起广西的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刘三姐”。

1959年,彩调剧《刘三姐》首次在南宁公演,立即轰动南宁,引起文艺界的高度关注;1960年4月,“刘三姐专题文艺会演”在南宁举行,演出了彩调剧、歌舞剧、歌剧、桂剧、木偶剧、壮剧等各种形式的《刘三姐》剧目共43场;1960年10月,《刘三姐》赴北京公演,随后在全国巡回演出,历时15个月,在24个省区市演出500多场,影响力遍及全国;1961年,电影《刘三姐》在国内外公映,很快风靡港、澳、台、日本和东南亚,海外掀起“刘三姐热”。

“刘三姐”的文化历史辉煌久远,但在那个年代,这仅仅是广西文化的一枝独秀。“那时候的演出都要靠政府拨款,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李建平说。

改革开放后,广西形成文化旅游和节庆会展两大产业特色

李建平介绍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文化产业战略的推行,广西文化产业也逐渐摆脱“一枝独秀”的局面,目前已形成文化旅游业和节庆会展业两大特色,分别以《印象·刘三姐》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

2004年,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印象·刘三姐》面世,这一在漓江河畔打造的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组合了桂林山水风光、民族艺术经典《刘三姐》和艺术大师张艺谋,探索了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结合的新路子,也有力地拉动了周边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致富。山水剧场周边村庄的农民大力发展服务业,有的农民每月出租望远镜的收入就达上千元。

2008年,《印象·刘三姐》演出接待了近80万观众,票房收入8000多万元。公演至今,总票房收入已达5亿多元。

在广西这个“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大地飞歌”则是“刘三姐”之外的另一张文化名片。1999年,每年一届的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始举办,11年来,开幕式晚会《大地飞歌》被誉为全国最好的文艺晚会之一,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人次外国艺术家到南宁参加民歌艺术节的演出。晚会以歌星唱民歌为特色,唱红了一大批民族歌星。

2004年以后,《大地飞歌》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开幕晚会,并于2006年首次走出国门,开启了“欧洲之旅”。2008年,大地飞歌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主题活动独家冠名权等招商办法,为民歌节筹资上亿元,形成了民歌节自身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新世纪十年来,广西文化产业实现从“指头”到“拳头”的整合

从单一的文化品牌到广阔的文化集群,在21世纪以来的近十年发展中,广西文化产业依托北部湾实现从“指头”到“拳头”的整合,涌现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八桂大歌》为代表的舞台艺术精品、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以“漓江画派”为代表的美术品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等。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文化产业处介绍,2008年,广西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机构共有1.4万多个,从业人员约7万人,实现总产值21.42亿元,较2007年增加了21.37%,实现增加值19.87亿元。

从业态上看,广西文化产业异彩纷呈。新闻出版行业去年实现总产值92.46亿元,销售收入70.98亿元,利润总额4.72亿元;文化娱乐产业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宽,2008年仅在广西文化系统登记的文化市场经营户就有14000多个,从业人员约11万人,创增加值3亿多元;2008年,广西电影业院线实现票房总收入为5232万元,比2007年增长了42.33%;动漫业逐渐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行业,柳州的大型游戏机生产企业海威(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动漫主打产品迅速发展,业务遍布海内外,2008年产值过亿元。

如今,广西已形成了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文化部命名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印象·刘三姐》等项目,拉动了广西文化旅游业;“一地一品”项目以单一商业艺术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依靠“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地区优势产业;建设以城市为文化核心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如2008年规划建立的桂林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占地1200至1500亩,集公共文化事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配套服务、文化生态环境于一体,打造大型综合性文化商业中心,创造桂林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提出,广西要在建立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园区这一框架下,通过打造品牌,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支持、鼓励和引导广西私营、个体企业走向东盟,也为东盟企业到广西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记者张莺 )

 

 

 
中国--东盟博览会 更多
中国—东盟博览会魅力之城 天津展区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朱槿花厅夜景
·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特惠措施 服务“主题国”
·东盟展位再创新高 今年博览会和峰会有新亮点
·中国—东盟博览会魅力之城 天津展区
·东盟秘书处:东盟和中国将携手开发新能源
·中越边境口岸成立国际道路运管处规范跨国运输
·越南今年前7个月贸易逆差明显上升
·中缅边境警方携手全力为奥运保平安
·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更多
民歌节广西民族风采(二)
“大地飞歌”民族风采展示(四)
·各国艺人:这是一个喜欢民歌的缤纷花园
·南宁“傩”文化
·南宁大鼓:一个人的传奇
·丰富多彩的南宁民歌
·昔日船民邕江边吟唱“水上疍歌”
·“大地飞歌”民族风采展示
节庆活动 更多
·“中国—东盟教育文化交流一条街”精彩亮相
·兴宁区“夏日美食狂欢节”
·南宁2008宾阳炮龙节
·横县茉莉花节
·大明山山花旅游节
·三月三歌节
·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2006)
·中国-东盟博览会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版权所有 南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电话: 86-0771-55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