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吴福大)“首善之区”含义即是指最好的地方,广西社科院副院长古小松认为,南宁目前建设“首善之区”面临两个重大机遇:一是中国—东盟的区域合作;二是经济危机下中央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资。南宁要建设出自己“首善之区”特色,必须力推“东盟”牌。
中国—东盟的门户城市
南宁建设“首善之区”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南宁有着优厚的条件和基础,作为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的核心城市,是中国对东盟开放的‘桥头堡’,南宁立足广西,为全国为东盟服务。”古小松说。
作为研究中国—东盟的专家,古小松认为南宁有着其他城市没有的优势,南宁打造交通枢纽,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是“绿城”、宜居和文明城市,这些都成为南宁不可复制的打造“首善之区”的源动力。
他认为,南宁面临着两个重大机遇:区域合作方面,由于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南宁在融入泛北部湾、一轴两翼等区域合作方面都是核心城市;其次,在金融危机中,如何把危机变机遇,中央扩大投资,特别是扩大在民族地区的投资,给了南宁很好的发展机会。
与其他城市比存在差距
古小松分析,南宁在广西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中国内地或者在东盟的背景下,发展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首善之区”,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比如,南宁是绿城,在国内的绿化方面做得很好,但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等相比,南宁还有很大差距,南宁在种植花草树木方面还处在粗放型水平,日后可在精致典雅上多下功夫。”他指出,在会展方面,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广交会、上海的世博会等展览会相比,还不够专业化,艺术交流方面尚有欠缺,可考虑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举办成中国—东盟文化交流节,加强交流与合作。
另外,在交通方面,南宁的交通枢纽地位也还没有展现出来,出行还不够快捷,南宁至河内的铁路列车,目前要13个小时才到,如果南宁至河内开出了3—4小时可达的“直通车”,那势必促进南宁的发展。
四大要素支撑打出“东盟”牌
古小松说,南宁要建设“首善之区”,必须打造与东盟全方位合作的最前缘门户城市,四大要素支撑南宁打出“东盟”牌。首先是南宁构造海陆空交通枢纽,泛亚铁路等网络体现了南宁的核心交通枢纽地位;在海上,南宁欲打造无水之港;在市区内,提出的轨道交通项目使南宁有了区域性都市的面貌;日后,发展南宁至桂林、柳州、钦州、北海等地的快速铁路客车,使得实现区域一体化,人流于是汇聚南宁,辗转往东盟。到达桂林的游客,可通过南宁直接前往东盟旅游。
其次,南宁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平台,构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融合,在利用这一平台方面做得更好,扩大城市规模,出台创新措施。
第三是南宁的宜居特色。南宁须把城市建设好,以人为本,可用生态方面的优势,吸引人才和资金进入南宁,使南宁成为汇聚国内和东盟国家人才的摇篮。
最后是产业的支撑。南宁要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加工业,在服务业方面包括庞大的旅游服务和会展业平台构筑,大量东盟客商等进入南宁,将对南宁旅游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