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宁市委关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决定》解读之三
“三基地三中心”
加 快 建 设区 域 性 国 际 城 市 、广 西 “ 首 善 之 区 ”的 重 要 基 石(下)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成后,服务市民的各类金融机构将会越来越多
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 —市交通部门负责人谈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
《决定》摘要: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服务功能,把南宁建设成为广西综合性运输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
关键词:构建六大综合运输通道
据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目标,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完善交通服务功能。规划中,我市正构建六大综合运输通道:形成以南广高速公路和南广高速铁路以及右江、西江黄金水道构成东通道;以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南段、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和南钦、南防铁路构成南通道;以南百高速公路和南昆铁路干线以及云桂线构成西通道;南友高速和湘桂线南凭段构成西南通道;以柳南高速和柳南客运专线铁路构成东北通道;以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和金南铁路构成北通道。加上覆盖广、密度大、面向全球的航空网以及石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共同构成南宁覆盖广泛、全面通畅的 立体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关键词:规划建设四个港口
目前,我市还规划建设四个港口—— —牛湾、隆安、六景、横县港口,到2015年一期工程完成以后南宁港吞吐量由目前300万吨增加到850万吨到1000万吨的水平。
关键词:立体公路网络全覆盖
同时,我市将以实现“高速公路网络化、干线公路标准化、农村公路等级化”为目标,基本形成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公路网。围绕建成“二环五射一横一纵”高速公路主骨架,改造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标准。大力改造县乡公路和建设农村公路,全面改善公路交通。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南宁为中心向外辐射、出省出海出边的广西高速公路“四纵六横三支线”路网格局;实现正常条件下公路“一小时交通圈”能覆盖市域范围内所有县城和大部分重点镇;中心城至市域内县城实现一级公路以上连接;70%以上乡镇连通二级公路;乡镇与行政村之间连接四级公路;全部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
关键词:往东新建一条高速公路
据悉,我市将在位于西乡塘区的外环安吉立交,往东新建一条高速公路,途经北湖园艺场、九曲湾农场、五塘镇、蒲庙镇、新江镇、那马镇,终点位于良庆区玉洞路工业园附近,将与现有的南宁市环城高速南环段相接,全长约80公里,预计2012年通车。这条外环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解决三岸收费站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南端的交通发展瓶颈。
关键词:筹建六条高速铁路
近年来,我市建设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进程进一步加快:今年1月1日,南宁至越南首都河内的国际列车正式开通;南宁通往新加坡的陆路国际通道正在积极筹建;到2020年,南宁至广州线(南广线)、南宁—柳州客运线网(柳南客运专线)、南宁—钦州线网(南钦线)、南宁—凭祥线网(南凭线)、南宁—金城江线网(南金线)、南宁—昆明线网(云桂线)六条高速铁路将接入南宁铁路枢纽。
最近,《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将按飞行区4E级国际机场标准(远景按4F级)逐步完善,配套机场的基础设施,形成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为中心、连接自治区内支线机场及周边省市机场的区域航线网络、继续开通面向东盟各国的新航线,形成国内主要干线机场、地区机场和东盟国外机场及其他国家的干支线相结合的完善航线网络,航班密度接近全国中等水平。
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计划2015年建成

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及“数字城管”是“数字南宁”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摘要:加快建设“数字南宁”,建设完善信息化平台,推进政务、产业、商务、生活数字化和网络化,形成服务全区、全国乃至东盟的信息市场体系,打造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
“数字南宁”成效显著
南宁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钱健认为,一个城市要成为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这个城市应该具有比较良好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信息服务市场体系以及较高的信息国际化程度,企业、市民能够非常便利地获取各种信息,能够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的规划建设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斥资12亿元打造“数字南宁”,这一浩大工程将在2010年完成。2002年5月1日,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成启动,这是国内第一套应急联动系统。2007年7月19日,南宁市道路运输GPS监管平台正式建成开通。2007年9月,南宁市又完成了“数字城管”系统的上线运行。
信息化最大的优势就是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目前,南宁市已完成电子政务一、二期工程建设,正在实施三期工程,基本构建完成南宁市电子政务“11145”工程总体建设框架体系,并在全市党政机关广泛应用。在信息化 应用方面,通过政府办公协同平台、短信服务平台、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政府门户网站以及金财、金盾、金审、社保、金农等“十二金”工程共50多项重点政府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初步实现了政府办公及应用的网络化、信息化,有效地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如今,按照“数字南宁”的总体规划,南宁市以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为纽带,以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为核心,以推进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商务、重点行业信息化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化服务应用系统,取得了明显成效,“数字南宁”已经开始“显山露水”。
预计2015年建成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
今年6月,《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钱健说,今后,我市将根据《规划》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把南宁打造成为“五中心一基地”,即区域性的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应用中心、发布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信息产业基地。并推进城市预警监控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程、推进电子商务建设工程、推进市民卡建设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等。预计到2015年,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的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信息支撑和服务作用。
此外,为了尽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南宁市还将与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五个城市合作,共同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公共安全与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项目的前期工作和项目的建设与应用的发展,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通讯一体化。
钱健说:“届时南宁市将构建国际一流的通信和信息支持环境,提升南宁的国内外信息访问量和交流量,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信息集散中心。将能汇聚一批充满创新活力的信息服务企业,建立配套完善的信息服务产业链,培育一批特色信息技术品牌企业,形成面向东盟国际化的信息产业集群和基地。”
数年后服务市民的金融机构“多如米铺”
打造五象新区“金融街”将成为南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决定》摘要:发展现代金融业,培育金融市场,构建金融业发展平台,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建立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机构、金融资本、金融人才等金融资源集聚,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金融交流桥梁与合作平台,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定位辐射大西南面向东南亚
“为我们服务的金融机构将多如米铺。”市金融办副主任杜颖在描绘南宁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未来蓝图时如是说。杜颖告诉记者:与“三基地”建设不同,区域性金融中心涉及更多的是无形的东西,但从群众直观的感受上,会看到各类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南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与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有区别的。具体来说,在区域范围上,立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辐射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在业务范围上,以区域金融合作、货币结算、离岸金融、期货交易、中小企业融资、产权交易为重点。在定位层次上,避开与新加坡、香港等国 际金融中心以及深圳、广州、重庆、成都等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影响,主动接受其辐射和传导,形成错位发展、业务互补的局面。
基础靠三大要素支撑
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并不是脱离实际的,而是建立在南宁已初步确立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区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上的。“这完全靠三大要素支撑。”杜颖认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是南宁的现实基础,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是南宁的物质基础,不断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南宁的技术基础。
得益于我市实施的“引金入邕”战略,南宁市在近三年内共有6家股份制银行、3家外资银行以及数量可观的证券营业部进驻,已基本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为支柱,以基金、期货、 投资公司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2008年,南宁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占广西存、贷款余额的33.13%和45.95%;全年实现各类证券代理交易量占广西证券交易总额的51.25%;实现期货代理交易额占广西期货经营机构成交额的99.94%,南宁金融业有力地支持了南宁乃至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突破口打造五象新区“金融街”
南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相关规划正在编制,预计今年年底能够完成。在杜颖的介绍中,记者发现了一个亮点—— — 五象新区“金融街”建设。
“打造五象新区‘金融街’和金融总部基地是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构筑金融集聚平台,目前南宁市的规划、建设部门与金融办一起在五象新区划定了一个区域建设金融总部基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
“从外观上看就是楼宇,但是实际上却是强大的金融辐射力。”杜颖说,金融业讲究的是辐射力,越大的辐射力会带来更广范围的金融资本流动。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吸引金融机构总部的到来,发展金融总部经济,使之成为金融机构总部的集聚点,并带来金融要素、金融人才和信息技术支持。
下一步,在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我市将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金融资源。其次,把推进金融创新作为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推手,争取在外汇管理、人民币结算、离岸业务、国际金融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同时,尽快出台比较完整的覆盖各金融行业的扶持政策,带动金融产业健康发展,使南宁成为聚集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资本的“高地”。
《决定》摘要:发展现代金融业,培育金融市场,构建金融业发展平台,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建立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机构、金融资本、金融人才等金融资源集聚,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金融交流桥梁与合作平台,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