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交通违章时,因为群众的误解以及被处罚的怨气,或是因为民警执法偏差等多方面原因,常有交通违法者带着情绪到基层交警大队“理论”。对于来访的群众,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各基层大队的值日警官俨然当起了“出气筒”,及时有效地将群众反映和投诉化解在基层。其中,交警一大队的“大管家”张国梁,更是11年如一日让群众“出气”,且从未被群众投诉过,获得群众的一致肯定。
“大管家”:在值日警官岗位“受气”11年
出生于1957年的张国梁,加入南宁交警队伍已经33年,是公安队伍中的老同志。同时,他还是交警支队值日警官制度中最早担任值日警官的“元老级”民警。
2003年以前,办公地点位于西乡塘区秀厢路25号的交警一大队,地理位置还相对偏僻,不仅道路坑洼,且银行等配套设施距离较远,致使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需奔波多次,尤其是部分需要找大队领导办理的业务难以在当天办结。为此,2003年9月,交警一大队在大队办公楼一楼设立警官接待室,由内勤中队中队长张国梁担任接待警官。
设置警官接待室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群众、帮助指导群众办理各项业务,同时协调警民关系。随着该制度的实施,大队领导发现,群众对民警的投诉逐年减少:2003年前,一大队每年接到的群众投诉为15起左右。2003年实施值日警官制度后,群众投诉案件下降了一半,仅有8起。此后数年,此类投诉都在5起以内。
值日警官制度由此在整个支队普及,其最初的目的也提升到新的高度:除了帮助指导群众办理各项业务的同时,还承担起群众与大队领导联系沟通以及审验驾驶证、行驶证真伪和审核无证驾驶人身份等任务。从2003年开始担任值日警官的张国梁,如同一大队的 “大管家”,刚柔并济地将群众的怨气、纠纷、矛盾悉数化解,11年来从未被群众投诉过。
“出气筒”:唠叨家常化解群众怨气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之前,交警部门加大了对路面机动车乱停放的整治。仅交警一大队辖区,每天就有近百辆涉嫌乱停放的机动车被贴单处罚。有车主不认同执法,找上门申诉。
张国梁总是耐心倾听,等待群众的情绪宣泄完毕后,才开始认真解释相关法律条款,根据南宁市区目前的交通状况,告知乱停放会导致的后果,并从换位思考的角度,让车主逐步认识乱停放对正常交通秩序的影响。在看似唠叨聊家常的过程中,车主们逐渐消除了怨气,转而理解交警的执法工作。“很多交通违法者是因为一时半会气不顺,想发泄一下情绪。把道理讲通了,就没事了。”张国梁说。
对于因民警执法偏差造成的投诉,张国梁会在“受气”后,即刻找到当事民警予以纠正。今年9月份,一名年轻男子反映执勤民警在开具简易处罚决定书时适用的法律法规不正确。张国梁立即打电话向当事民警核实,发现确实存在使用法律法规不正确的情况。他马上通过电脑违法处理系统,对该简易处罚存在的错误进行更改申请。在大队业务工作例会上,张国梁将投诉事件进行评析,供民警借鉴。
交警一大队但凡出现执法规范方面的问题,如适用法律条款出现偏差,又或者执法民警的态度过于生硬、开罚单时书写不够规范等,张国梁都会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进行评析,在交流学习中提高、规范民警的执法工作。
“多面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随着值日警官制度的不断升级完善,已经是老民警的张国梁也逼着自己不断更新业务知识。2004年起,张国梁先后到南宁市车管所、南宁市公安局技术侦查支队等部门专门学习辨别驾驶证、行驶证真伪和笔迹、字迹鉴定等专业知识。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出台后,张国梁经常把处理群众违法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向支队的法制部门讨教。11年的值日警官工作沉淀,让张国梁成为业务处理方面的多面手。
“这真是你开的车?”今年10月,在值班室受理一起无证驾驶摩托车违法行为的张国梁,平静地询问自称是驾驶员的男子刘某,并仔细观察对方的眼神。“嗯,是的。”刘某眼中闪过一丝慌张。张国梁让刘某在白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随后拿出放大镜仔细核对罚单上的签名。刘某的手指不安地搓动,虽然动作轻微,但同样落在张国梁眼中。检查完笔迹,张国梁抬起头,严肃地看着刘某:“冒名顶替无证驾驶人员,同样属于违法行为!”刘某心理瞬间崩溃,当即承认自己“张冠李戴”、企图用自己的驾驶证帮助朋友拿车出来。刘某称,他还照着朋友的字迹练了好几天,不料第一回合就被识破了。
刘某被张国梁识破并非先例。自2004年5月至今,张国梁办理审验驾驶证、行驶证真伪和审核无证驾驶人身份的工作中,已经识破冒名顶替者上千人次,发现并没收伪造的驾驶证、行驶证近千本,识破率达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