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开学季,当绝大多数孩子都进入学校学习时,个别孩子仍然留在家中,听父母授课,他们没有作业,不需考试,这就是日渐兴起的“在家上学”。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显示,中国内地有1.8万名父母表示有兴趣在家教育孩子,其中约2000人已经开始在家给孩子上课,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阶段。“在家上学”这一教育现象在南宁也有,父母多为海归和高学历者,其中不乏中途又把孩子送回学校的。事实上,没有学籍、涉嫌违法——成为在家上学的两大硬伤
实地探访
现场
课堂气氛自在无拘束
今年6岁半的瑶瑶,从3岁起,只上了半年时间的幼儿园,就跟爸爸叶先生在家上学。眼下瑶瑶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叶先生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先让瑶瑶在家学习一学期,之后看情况再确定是否把她送入学校。
近日,记者来到叶先生家看到,父女两人穿着家居服,正在上手工课——用橡皮泥捏一只青蛙。叶先生先把制作要领讲解一遍,然后瑶瑶按步骤制作。她一边捏,一边提出各种问题,“青蛙就是癞蛤蟆吗?”“青蛙怎么抓蚊子?”“为什么蝌蚪是黑色,青蛙是绿色?”……对于这些问题,程先生有时自己也搞不懂,他就上网查,或者翻书找答案,并不敷衍。
接下来是英语课。一边播放光盘教材,叶先生一边全英语讲解单词。课堂气氛很活跃,瑶瑶跟着教材边念边唱,就像一起做游戏。一上午,瑶瑶都兴致勃勃地听着讲解,遇到要提问的,她都先举手,爸爸点头示意后,她才发问。
为了不让课程枯燥,叶先生也会设计一些课程,课程内容以“音乐+故事”为主,选取国外经典民歌、儿歌和世界名著播放给孩子听,一两个星期更换一次内容。
下午4时,叶先生忙着送瑶瑶去兴趣班学习舞蹈、围棋、钢琴等,“这些课程都是她自己选的,我们绝不考级,只为兴趣。”他强调说,让她自主选择看书,通过阅读自学知识;带她去不同的场合,跟各式各样的人接触,扩大她的社交圈子。
起因
担心孩子天性被扼杀
叶先生毕业于美国名校。2003年,他回到南宁开了一家贸易公司。2009年,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选择退居二线,把生意交由妻子打理,一门心思当起了“全职奶爸”,自己在家教养女儿。
“女儿从小性格很开朗,精力也很旺盛,喜欢问为什么。2009年她满3岁时,我们把她送到了幼儿园。时间一长,我发现女儿的话越来越少,对事物的好奇感也没了。”后来他才从女儿口中得知,因为在课堂上喜欢问问题,打扰到老师上课,她被老师批评和教育了许多次,“还得了个‘问问公主’的花名”。
这番话让叶先生思考许久,“好奇与发现是孩子的天性,但幼儿园里小朋友多,老师没办法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培养。”于是,接下来的3年时间,他选择让女儿在家上学,他说:“在美国,孩子在家上学并不稀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