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拯救掉入粪坑婴儿的中国维和警队队员与救援人员合影 (警方供图)
由广西公安机关单独组建的中国第二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因为表现出色,被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联南团)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和证书。9月10日,自治区公安厅向外透露了这一消息。
授勋仪式于一周前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举行,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希尔黛·约翰逊、联南团维和警察总警监弗雷德里克·伊嘉厚出席授勋仪式并为中国维和警察颁发联合国“和平勋章”和证书,以表彰中国维和警队为维护南苏丹和平与安全所作的贡献。
希尔黛·约翰逊女士在授勋仪式上说,感谢中国为联合国维和行动输送了一支作风优良的警察队伍,赞扬中国警队是任务区最专业、训练最有素、纪律最严明的警队,在监督指导当地警察规范执法、保障人权和提高各项警务技能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其他国家维和警队树立了良好典范。
据了解,中国第二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由广西公安机关单独组建,于2012年10月26日赴联合国南苏丹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警队14名队员被部署在东赤道州、西赤道州、中赤道州、湖州、西卡帕萨州5个地区。
面对当地复杂的治安状况、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危险的热带疾病,全体维和警队队员全力指导协助当地警察维护法律秩序、改革和重建执法部门,出色地完成联合国维和任务,展示中国警察良好形象。
自2000年1月以来,公安部共向东帝汶、波黑、科索沃、利比里亚、阿富汗、苏丹、海地、南苏丹8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805人次,其中广西公安机关先后派出维和警察25人次。全体中国维和警察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和血与火的洗礼,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维和故事]
维和警察成友谊使者
——广西维和警队在南苏丹纪事
在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中国维和警队还扮演着友谊使者的角色,帮当地人民做好事、解难事。今年4月16日,警队关爱困难儿童捐赠仪式在首都朱巴第一小学举行,中国维和警队捐出价值约8000元人民币的文体用品,并为参加仪式的学生提供饮用水、小食品和丝巾、领带等纪念品。
此次捐赠仪式在当地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当地新闻媒体对捐赠仪式进行现场播报,联南团维和警察杂志也作了专题报道,为中国维和警察形象增添光彩。
牛角号击退抢牛贼
警队队员刘圣皇在西赤道州联合国警局工作,西赤道州下属伊佐县紧靠中非边境,反政府武装及来自境外的各零星武装集团经常滋扰此地。其中,武装抢牛一直是当地人民的最大恐慌,多年来不知多少村民惨死在抢牛匪徒的枪口下。
今年6月初,一群来自中非的抢牛匪徒在袭击伊佐县纳目迪村时,被该村村民击毙3人。刘圣皇带领工作组到案发地进行案件调查和武装巡逻。
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在武装巡逻的震慑下匪徒暂时不敢返回报复。刘圣皇在考虑一个问题:武装巡逻撤出后怎么办?村民如何防范隔三差五的匪徒袭击?
当地无驻军,最近的警察局也有近30公里路程。虽然当地村庄都有村民自卫组织,但是因为无任何通讯设施,匪徒来袭时,无法及时召集村民防范和通知邻村援助。
刘圣皇突然想到吹牛角传递讯号这个办法,他马上组织当地警察、附近各村村长和自卫组织队员召开商讨会,要求每个村都制作牛角号,遇到紧急情况立即吹响,附近村庄听到后也依次吹响,这样各村就会及时派出援兵,当地警察也会迅速发现警情。
牛角号的运用效果出奇的好,武装巡逻撤出后,匪徒两次试图偷袭村庄,但都在震耳欲聋的牛角号声中仓皇而逃。该县抢牛案件大幅减少,刘圣皇利用牛角号击退盗牛匪徒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美谈。
智救粪坑弃婴
今年5月18日上午10时25分,南苏丹湖泊州伦拜克郡维和警察基地突然接到正在外执行协同警务任务的同事打来的紧急电话,说是在马夸村庄里的一个厕所蹲坑底下传来一名婴儿的哭声,该婴儿已被困多时。联合国维和警察州警长顾问、郡警长顾问,以及中国维和警察陈煌明,马上驱车前往事发地点。
10分钟后,他们来到现场。据知情人介绍,婴儿是被17岁的生母弃入粪坑的,当村民发现时婴儿哭声已经很微弱,不能确定被困多久。粪坑底部距离地面大约5米,蹲坑口的直径约30厘米。
陈煌明等人与当地消防队制定出最佳的救援方案:为防止破拆时落石击伤婴儿,只能对隔壁的厕间蹲坑进行破拆,安排救援人员进入地下营救婴儿。
但是由于消防队设备简陋,破拆工具仅有一把消防斧,破拆了一个小时后,救援人员终于在11时30分打开营救的生命通道。陈煌明对救援人员做了安全绳、防护口罩等防护工作,并安排两名当地消防员在地面用强光手电筒照明。5分钟后,救援人员终于将被困婴儿救出地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