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残儿童护理员演示操作给婴幼儿做晨间护理。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贾经纬摄
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孤残儿童护理员队伍,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养护水平。9月16日,2013年全区孤残儿童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将在广西社会福利院举行,15日,记者来到鉴定前的培训班护理操作现场,了解护理员们的工作。
15日上午,在广西社会福利院,来自全区各类儿童福利机构的79名孤残儿童护理员在轮流学习各类护理技能。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的江宁老师,正给床上的一个橡胶做的“幼儿”做晨间护理。江宁做好清洁工作后,将门窗适当遮掩,准备温水,同时将床头抬高,小心翼翼地协助“幼儿”漱口。
帮“幼儿”漱口洗脸后,还要帮“幼儿”翻身,江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翻身的过程中,要用空心掌从肩胛下角向上拍打叩背,促进呼吸道粘性分泌物顺利拍出,还需要观察幼儿的皮肤受压情况及有无股红发生。
来自桂林市社会福利院的护理操作老师吕伶俐介绍,儿童特别是孤残儿童身体抵抗力比较弱,在测量体温时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测量体温要在进食或活动后半小时进行,测前要用小毛巾擦干腋下”。
玉林市玉州区社会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护理员刘莉告诉记者,福利院里有20多个孤残儿童需要护理,有时一忙起来就有点乱,如果掌握规范的技能,护理时孤残儿童会感觉更舒服。
参加培训鉴定的孤残儿童护理员丘娜在听完老师的授课后,自己又实际操作了几个回合。“穿脱衣服的时候,得把衣领扯大一点,以免碰到儿童的眼睛、鼻子”,虽然护理对象是模具,丘娜还是认真地将“幼儿”的手臂抬起,帮穿上衣袖。
据了解,我区有2.2万名孤残儿童,入住在区内42家社会福利机构的占有一定比例。广西儿童福利院办公室主任韦明革介绍,以往,社会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护理员主要靠经验和爱心来护理儿童,缺乏操作规范。去年我区第一次开展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已有78名孤残儿童护理员取得初级职业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