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决策部署,今年5月以来,南宁市全面深入开展“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南宁市“清洁乡村”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乡村环境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干部作风明显转变,群众参与日益积极,文明新风逐步显现。
“美丽南宁·清洁乡村”开展至今,南宁市已经召开了10次工作例会,在广西率先通过现场会的形式推广学习各县区(开发区)清洁乡村工作先进经验。在“清洁乡村”活动中,横县探索垃圾分类经验做法、隆安县“万名干部回乡行”活动、武鸣县“八个一”工作模式等做法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南宁市“清洁乡村”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综合整治有效果,乡村环境逐步改善。通过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以及重点区域整治活动,南宁市带动开展了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民大行动。广大干部群众清理房前屋后卫生死角,清理池塘、沟渠,清捡田间废弃物,清理、取缔影响水源地各类污染源和排污口,使得乡村环境大为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二是宣传发动有载体,群众参与日益积极。通过报刊、网络、手机短信、微搏等各类媒体宣传,加强活动信息传递;通过印发科普读物、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等形式加强潜移默化,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下派机关干部、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小手牵大手”等一系列活动更是提升了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目前,南宁市群众对“清洁乡村”知晓率达到97.5%,参与率达到95.5%。
三是资金投入有力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过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投入活动,集中各种资源打响了清洁乡村攻坚战。今年南宁市整合各类资金达到50多亿元,引导农民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折资将近10亿元,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农村道路、厕所、沼气池等不断完善。
四是基础组织有活力,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南宁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敢啃“硬骨头”,敢搬“硬石头”,使活动始终保持活力和热度。通过开展活动,广大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变,干部能力素质明显增强,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更加融洽。
五是体制机制有创新,长效机制逐渐形成。南宁市创新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制度,印发推广“三清洁”技术规范标准和指导意见,制定出台县区、开发区考评办法以及乡镇街道考评办法,不断探索主体作用发挥机制,做实做细村规民约,不断推动“清洁乡村”活动向长效化、常态化推进。
六是活动开展有特色。南宁市坚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活动中因地制宜开展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活动。如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如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等。
南宁市副市长肖志钢表示,虽然南宁市“清洁乡村”活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应充分认识“清洁乡村”活动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要以“务求必胜”的决心打赢“清洁乡村”的持久战,尤其是要抓住工作和活动的关键,切实发挥群众在“清洁乡村”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南宁市“美丽办”一位负责人介绍,广大农民群众既是清洁乡村活动的实践者、创造者,也是良好环境的享有者、受益者,因此,他们更应该是活动开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这方面,南宁有自己的经验,如武鸣县“八个一”工作方法,隆安县“万名干部回乡行”活动,宾阳县“以奖代补”机制,这些都凝聚了各方力量深入推进了活动。“在下一步的清洁乡村活动中,要继续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群众,把话筒交给群众,把镜头对着群众,让‘清洁乡村’活动经得起时间考验、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肖志钢指出,在继续推动清洁乡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开展的同时,要科学谋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明年是清洁乡村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一年,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前期的谋划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要切实构建起“清洁乡村”活动的长效机制,推动活动向纵深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