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电子牛栏’,我们终于可以放心睡个安稳觉了!”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那廊村茯坛坡村民莫爱荣笑着说。
19日下午,记者在茯坛坡看到,村民正在地里砍甘蔗,然后一根根地捆好,扶上牛背一批批从地里运出来。
“我们家的牛养了七八年,一直是家中一宝。尤其现在是木薯、甘蔗收获期,车下不了地、进不了田,都得靠牛把东西拉出来。”莫爱荣说。
茯坛坡是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那廊村一个自然屯,全坡共有48户238余人,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香蕉等为经济来源,田间耕作主要依靠耕牛为主,现有耕牛28头。
在村口处,一座公共牛栏引人注意,栏门边贴着一张张“六畜兴旺”的红对子,寄托着村民的新年心愿。
广西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村里建了统一牛栏,每家每户都把牛放在公共牛栏内圈养,不再把牛拴在生活区内。实行人畜分离,既美化了乡村,又方便了管理。
记者看到,牛栏围墙上安装了数台红外线报警系统,只要门禁被非法打开或者围墙红外线监控被阻断,自动报警就会把信息发送到治安联防队员和村民手机上。
牛栏和出入村的主要路口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由此构成了一张完整的视频监控和安全防范网络。
“只要牛栏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的手机以及村里警报器就会发出警报,盗牛贼就会闻风而逃!”茯坛坡村民小组组长莫永林说起“电子牛栏”十分自豪。
为了展示“电子牛栏”的威力,有一位村民现场假扮盗牛者翻墙进牛栏,当他两脚刚落地,牛栏警报器便发出急促的警报声,此时,莫永林的手机也响了起来,手机屏幕即显示“牛栏报警”。
在牛栏不远处的监控室里,安装了一套高清摄像头联网监控系统,可以昼夜监控村里各个路口、干道的情况。根据村民居住情况,茯坛坡组织村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分成多个治安联防小组,分别负责对进出村路口进行监控,形成统一报警、自我防范、群防群治的整体。
“我们家的牛养了十几年,年轻人外出打工了,很多重体力活都要靠牛来做。”村民胡燕清告诉记者,过去没有牛栏,只好把牛拴在树底下,晚上没人看着,睡觉都不安稳。
“现在每家每户的户主手机上都装了报警器,有‘电子牛栏’保护着我们的耕牛,大家都省心多了!”胡燕清高兴地说。
在农村,一头耕牛相当于一家的命根子。由于近年来牛肉价格飞涨,一些不法分子见有利可图,便利用农民安全防范漏洞,潜入农村,盗窃耕牛,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据公安机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南宁乃至广西的耕牛盗窃案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0至2013年,南宁市共发生耕牛被盗案3977起,被盗耕牛4000余头,价值近4000万元。
南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育兆介绍称,为了破解农村耕牛被盗难题,南宁市各级综治部门研究发现,农村耕牛被盗的重要原因是村民的防范意识不强、物防技防欠缺,绝大多数耕牛拴在村旁树上过夜或者关在偏僻的牛栏中,无人看管,让偷牛贼有机可乘。为有效解决农村耕牛被盗问题,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南宁市综治办在茯坛坡试点“电子牛栏”建设。
2014年,南宁市综治办将把“电子牛栏”的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分别采取市、县(区)补助、村组自筹、社会支持等形式来筹集资金,全市拟投入1000万元扶持新建“电子牛栏”400个,基本实现12县(区)农村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