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撑
金融服务和货币流通是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一次设立“金融论坛”时,就把“建立中国-东盟金融服务平台”作为主体,在推动区域内金融合作创新服务、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支持、推动区域内投融资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商讨渠道到金融市场,5届“金融论坛”成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和货币流通的重要沟通和交流平台,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除了当前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常项,中国还在筹划更大的金融合作项目。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的重要金融合作项目,并得到了东盟国家的认同。不久前,中国财政部代表团访问东盟6国,在和东盟创始成员国对“海丝”的设计进行沟通时,得到了这些国家非常积极的反馈,双方表示力争在今年10月份前签署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将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广西社科院副院长黄志勇建议将该行总部设在南宁,因为这里有着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代表的“南宁渠道”。
促进中国与东盟跨境货币服务
2013年,中国跨境人民币业务达到4.63万亿元。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召开的第6届“金融论坛”,主题正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论坛在主题下设立了东盟货币交易体系建设、全球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跨境服务创新和中新金融合作专题4个分议题,紧扣当前人民币跨境业务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共识。
论坛期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发布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的交易指数,中国农业银行将举行人民币与东盟8国的货币兑换挂牌仪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杨沐认为,中国银行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载体,需要经历一个三步走的过程:先是国内本地银行,后演化为区域性银行,最后发展为全球性银行。东南亚当前这种深度整合的态势,决定了中资区域性银行的生长,必须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金融论坛”的设置,有利于自贸区内的金融合作。
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金融论坛”,人民币跨境合作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前景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