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山米”的独白——
“邓爸爸”学德语照顾“老外”

饲养员给黑猩猩准备“西餐”
来邕
从德国长途跋涉来
起初对环境不适应
大家好,我叫山米,旁边的是我的弟弟彼夫克、妹妹露露,我们都是黑猩猩,来自德国。2009年8月,我们的德国主人Samel女士在考察了中国多个城市动物园后,最终决定把我们送来山清水秀的南宁。
来到南宁后,我们首先要在位于花花大世界的隔离检疫场度过3个月检疫期。一天,我们的房间住进了一个年轻男人,他笑着对我们说:“这3个月,我就跟你们同吃同睡了。”后来我们知道,这个男人叫邓加奖,是南宁市动物园的饲养员。
最初的3天,由于长途运输和环境不适,我们兄妹基本吃不下任何东西。那时,“邓爸爸”每天都给我们各准备了五六斤水果,里面有香蕉、苹果、葡萄等等,可我们最多只能吃几两。用你们人类的饭量来比较,相当于每天只吃一两口饭。看着我们不吃不喝,“邓爸爸”急坏了。
适应
“邓爸爸”为我们
准备西餐和可乐
为了让我们开口吃东西,“邓爸爸”每天去菜市场采购水果、蔬菜。虽然前后试验了30多种果蔬,但还是不合我们的胃口。
直到一周后的一天,“邓爸爸”提着食物桶来到屋舍,微笑着唤我过来:“山米,吃东西。”这个口音好熟悉,仔细一听,他使用的是德语呢!可我记得他是不会讲德语的。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从食物桶里拿出了法式面包、蛋挞,还有可乐。我们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跑过来取走食物。“邓爸爸”看见我们终于想吃东西,会心一笑。
我们后来才知道,那些天,他一直在思考我们不吃东西的原因,想到我们在德国生活了10多年,或许生活方式已经西化,“西方人不是喜欢汉堡可乐吗?不妨试试。”而为了取得我们的信任,他专门上网学习德语,学会用德语呼唤我们的名字,学会了“过来”、“吃东西”等常用语。
如今,我们已经在南宁市动物园里生活了好多年,喜欢吃西餐、喝可乐的习惯依然不变,但我们逐渐能听懂“邓爸爸”使用“南普”、白话跟我们交流。
照顾
过冬的时候添炭
“邓爸爸”一晚上也没睡好
这么多年,“邓爸爸”真的就像父亲一样,生活上,给予我们细心的照顾,而当我们淘气时,他也能给我们足够的包容。
还记得2012年的冬天,非常寒冷。为了让我们顺利过冬,猩猩馆内要通过烧木炭的方式取暖,一晚上要人工添炭两到三次。从1月-3月,有20多天晚上,“邓爸爸”把“家”搬来了猩猩馆,每晚睡3个小时就要醒来一次,为我们添炭,一晚上也没能睡好。
在我们来到南宁后的两年里,我们在德国的主人Samel女士来看望过我们几次。她走进屋舍做的第一个动作,是把手指伸进牛肉汤里蘸一下,然后放进嘴里品尝。她这是检查动物园为我们准备的食物是否放了盐,以此判断这里的饲养员对我们是否用心。在经过几次观察,Samel女士终于放下了心,握着“邓爸爸”的手,不断地用德语重复“谢谢”。
我今年已经28岁了,彼夫克24岁,露露20岁,已经算进入了老年,能在不长的生命里,遇到对我们如此细心、包容的“邓爸爸”,是我们的福气。而“邓爸爸”则常说:“黑猩猩来到南宁动物园,是每一位南宁市民的福气,希望它们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也希望它们能给南宁市民带来更多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