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行车成城市新名片
——透视南宁市公共交通行业文明创建
■核心提示
走在南宁街头,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在斑马线前减速让行,行人井然有序、快速通过……文明行车的风气,形成了一道动人的城市风景线,也成为首府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南宁市通过“礼让斑马线”系列活动、建立严格规章以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等,从狠抓公共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文明公交做起,有力推动了首府的文明创建工作。
1 礼让斑马线交通面貌得到改善
“来到南宁,这里的车辆在斑马线前都会减速或停车,文明的驾驶行为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好感。”前不久,一位从湖南长沙来旅游的陈先生说到对南宁的印象时,竖起大拇指称赞。
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对现在南宁的文明交通环境都感触很深。
南宁市形成的文明交通面貌与持续开展了一年多的“礼让斑马线”活动密不可分。
去年3月,南宁市交通运输局率先在全市公交、出租车行业开展了“文明行车·礼让斑马线”活动,努力把公交、出租车行业打造成文明交通“走在前、作表率”窗口行业。一年多来,公交车、出租车斑马线前礼让率保持在98%左右,“自觉礼让”在行业内蔚然成风。市民对公交、出租车行业投诉数量,同比下降了近60%,公交、出租车行车安全事故也明显下降。
说起开展这项活动的初衷,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永超说:“斑马线前,是飞车抢行而过,还是主动停车礼让行人?在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管理细节上,我们选择了后者。”于是,该局按照“以行业文明建设推动服务质量提升,营造文明安全良好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最终实现行业文明引领城市文明水平提升”的整体思路,启动了“文明行车·礼让斑马线”活动。
一年多过去,这项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南宁市交通管理部门发现:全市6720辆出租车、3000辆公交车的礼让率较高,但全市约70万辆私家车、150万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知晓率和礼让率还是相对偏低;部分市民在车辆礼让斑马线时,不能做到抓紧时间快速通过……文明交通和谐互动的良好氛围有待加强。
为了让文明创建的成效尽快从一个行业拓展到全社会,扩大提升“文明行车·礼让斑马线”活动成果,南宁市文明委决定从今年起,每年9月确定为“礼让斑马线·你我齐参与”活动月,希望从一个“活动”发展成为全体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自觉”,最终成为南宁这座城市的“文明习惯”。
9月份以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也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反映文明礼让、文明服务主题内涵的礼让活动主题标志和公益宣传广告画,开展“公交出租文明交通体验”活动,使用“文明礼让”新车贴等一系列举措,在公共交通行业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同时,还将活动拓展到交通运输六大行业(公交车、出租车、道路客运、道路货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实现行业文明服务意识的整体提升。
2 定严格规章驾驶行为带上“紧箍咒”
让驾驶员的行为“要我礼让”转变为“我要礼让”、“自觉礼让”且蔚然成风,在王永超看来,“这一方面靠司乘人员的自觉和坚持,但出台严格且具体的措施,约束不良行为,也是很有必要。”
“我们要求公交车、出租车都要做到提前30米减速,无人通过斑马线时,要以15公里的速度低速通过路口;当有行人通过路口时,要停车让行。”王永超介绍说。
自去年3月活动开展以来,南宁市交通管理部门组织集中检查,行业协会和企业坚持常态化的联合检查和交叉互检;将行业监督检查结果与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财政补贴发放、出租车经营权指标投放等相挂钩,把从业人员经营行为与企业和其本人诚信考核相挂钩,使文明交通监督落到实处。
对不礼让斑马线的公交、出租车司机,南宁市实行的是严管重罚,建立了考核通报制度,列入驾驶员经营行为考核范围。
南宁市文明办、交通运输局以及交警部门联动起来,共同采取措施,不断增强“礼让斑马线”活动的成效。
今年以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还采用制定行业公约的方式,进一步加强该市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礼让、文明服务的自我约束力。
3 示范带动下文明优质服务蔚然成风
十二年如一日,南宁市公交女司机朱英坚持在每趟营运中安全行驶、文明服务。不抛站、不开斗气车、耐心等待乘客上车,帮助老人、小孩找座位,遇到斑马线主动礼让等都是她每天坚持要做好的工作。
今年,朱英与被誉为“帮扶队长”的出租车司机陈国德一起成为南宁市公交出租汽车行业“文明礼让形象大使”。
近两年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开展评先推优活动,在行业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如出租汽车驾驶员刘小坚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黄世国、田爱民、梁秀旺被评为全国见义勇英雄司机。还有5路公交线路等一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表彰的公交线路和先进出租汽车班组。
这些先进典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南宁市广大公交、出租汽车驾驶员以“礼让斑马线”为载体,践行南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
与此同时,南宁市交通管理部门还通过完善交通设施,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斑马线、交通信号灯、停车(减速)让行标志标线、隔离栏等交通设施设置不科学、不清晰和缺失破损等问题,充分发挥交通设施对交通参与者交通行为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作用,促进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通行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