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农村工作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针对这一变化,2013年以来,南宁市江南区在全城区广泛开展以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为主的“十星级”(勤劳致富星、爱国守法星、团结和睦星、清洁卫生星、计划生育星、诚实守信星、科学教育星、文明新风星、志愿服务星、文化传播星)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主要做法
1.规划贴近实际,得到群众认同。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加强农民教育,促进农民解放思想,提升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与时俱进的新型农民。按照立意“高”、标准“实”、方法“明”、作用“显”的原则和要求,制定了《江南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关于在江南区农村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的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规范完善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方案,抓住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纲”,提纲挈领,重点突破,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创建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紧密结合,与实施科技兴村战略、加快“三大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与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与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比如,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具体量化为致富星、守法星、和睦星、卫生星、生育星、守信星、教育星、新风星、志愿星、文化星等“十颗星”,依据群众生活实际,制定了每颗星的具体标准,让大家“跳一跳,摘得到”。
2.广泛宣传发动,吸引群众参与。“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涵盖了发家致富、尊老爱幼、民主法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吸引群众的广泛认同和参与,江南区始终把宣传发动贯穿整个创建活动的始终,把激发农民的自我参与意识放在首位,通过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制作宣传栏、宣传标语、宣传横幅,发放评选标准资料,播放乡村小喇叭等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壮大宣传声势。同时在抓典型、创特色上下功夫,强化典型意识,努力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打造创建亮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
3.严格评选把关,使得群众信服。制定《江南区“十星级”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标准》,在评选过程中严把三关,即:严把评选关。把“勤劳致富星”“爱国守法星”“团结和睦星”“清洁卫生星”“计划生育星”等“五星”作为评比达标的基本条件。“五星”若有“一星”评不上,则不能参与其余星级的评比。在评选过程中,实行“六步评选法”。第一步是搞好宣传,提高村民的创建认识;第二步是由农户家庭自我测评,自定星级;第三步是由村坡委召集村民小组会初评;第四步由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评;第五步是村“两委”将各农户的评比结果再度审核,无异议后,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批授牌;第六步是将评比结果在各村坡进行张榜公示,防止走过场。严把档案管理关。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活动资料和宣传资料等一整套的创建资料,做到一户一页、一社一册、一村一卷,统一装订、记录、编号,建卡立档。严把考核关。我们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的内容之一,实行统一考核、验收。
4.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群众受益。让群众在活动中得到实惠,才能保证创建活动永久的生命力。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成立由中共江南区委书记、江南区人民政府区长任组长,江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任副组长,江南区委办、政府办、纪委、区委组织部、政法委、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委、总工会、妇联、扶贫办、农林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卫生局、计生局、科技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十星级”文明户创建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考核细则,落实目标任务,建立激励措施。二是优化投入机制,解决资金瓶颈制约。在投入上,除了城区财政投入外,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农民自我投入,改善自身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是优化帮扶机制,采取挂点单位、结对单位、社会捐助等多种投入形式,形成整体联动局面。同时,坚持以“五入户”(科技入户实现家家富、法律入户实现家家安、文化入户实现家家乐、道德入户实现家家和、卫生入户实现家家美)为主要内容,实施“一推二带三联”制度,即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带动农民素质整体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广泛开展城区级领导联系乡镇、城区级部门联系村、干部联系创建户活动,进一步夯实和保证“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内涵和生命力。
初步成效
截至目前,江南区参与“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村坡已达50个,参创农户达7万多户。其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1.催生了一套农民自我教育管理新机制。“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内容与农民息息相关,农民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形成了一套“三评一示”(家庭自评、村民小组初评、村民代表大会总评,张榜公示)的评选程序和“六步评选法”为主要内容的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新机制。
2.促进了乡风、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如今,在江南区农村到处呈现出“四多四少”的喜人局面:发家致富的多了,好逸恶劳的少了;崇尚科学的多了,相信迷信的少了;和谐相处的多了,吵架骂人的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打牌参赌的少了。一些久拖不决的上缴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一些积怨较深的邻里纠纷被逐步化解,土地流转等棘手问题能够协商处理。江西镇同宁村的新村坡以前是打牌的聚集地,一到下午便麻将声声,现在早已无人打麻将了。延安镇敬德村村民梁进平在镇村干部帮助下,发展辣椒种植2亩,去年仅这一项就收入达10000余元,添上了“致富星”,晋升为“十星级”文明家庭。部分群众相亲择偶也开始看重“十星级”的牌子。
3.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面貌。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中,农民群众掀起了建设家园的热潮。实施“四化”(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四改”(改房、改厕、改圈、改灶)、“四清”(清理污水、粪堆、柴堆、生活垃圾)措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如江西镇智信村雷寨坡,建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两座闸门;修建了村委办公楼、文化室、篮球场;硬化主干道路及巷道20公里;实行人畜分离,修建集体猪牛栏118间;在环村主干道两侧,种上各种花卉和树木,全村绿化覆盖率达70%。在经济发展上,成立雷寨坡花草苗木党群联合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将所种花草销往省内外及东南亚国家,年销售花草苗木价值总额超过1500万元,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多元,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4.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中,紧紧围绕“食品工业、经济种养产业、劳务经济”三大骨干产业,把创建活动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苏圩镇保卫村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中,把学技术、奔小康作为一条“硬杠子”进行参评,发动农民重点打好蔬菜、甘蔗、西瓜三张牌。新近发展蔬菜种植1000多亩,充分利用西瓜、甘蔗套种技术,种植西瓜3600多亩,甘蔗8000多亩,并成立了西瓜种植协会,有会员900多户。江西镇同宁村充分发挥江南区与扶绥县的县区近邻近郊的区位优势,种植百香果1600多亩,名扬城区内外。扬美村“十星级”户梁彩丽从事食品加工业和养殖业,成为致富典型,被评为南宁市“双学双比致富能手”;延安镇延安社区邓付康构建了以“支部+基地+协会”为主要模式的西瓜种植,引进西瓜新品种,每年为瓜农提供约80万株西瓜苗,还广泛推广先进的西瓜种植技术,去年实现总收入50多万元,带动300多户农民因为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而添上了“致富星”。
几点启示
1.必须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一是要防止“两张皮”。要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落脚定位在纯正风气、凝聚人心、提高素质、促进发展上,不能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与农村致富、结构调整、民主法制建设等分割开来。二是要防止“花架子”。不能搞应景工程、面子工程,要一户一户规划,逐户逐户落实,下一番苦功夫,花一番大力气,兴一套硬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三是要防止“一阵风”。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坚持不懈,不搞短期行为,从而通过创建推进农村文明建设。
2.必须激发农民自觉参与创建的热情。农民自觉参与,让农民在创建中得到实惠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生命力。要把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把农民所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作为“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出发点,要从推进乡村建设、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入手,广泛吸收农民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价监督。同时,要把“星级”评选的主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在创建活动中真正具有发言权。
3.必须增强创建的公信力。一是标准要严格,“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标准要实实在在,所评选的户要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带动作用,坚持宁缺毋滥,不能随意降标,有多少户评多少户。二是程序要规范。在评选程序上,要民主、公开,坚持“三评一示”,即先由家庭自评申报、村民小组召开群众大会初评、支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总评,然后公示,村支部将公示结果报乡镇党委审批后统一挂牌,增强评选透明度,增强创建的公信力。三是管理要科学。对“十星级”农户要实行动态管理,与当前江南区开展的乡村建设星级评比活动统一起来,做到月月评,月月更新,防止重创建轻巩固、只晋难降的局面,定期复查验收,做到能升能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