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城市买有住房,符合‘一票否决’的情形。”“您家的住房贴有瓷砖和琉璃瓦,属于精装修,要加10分。”……连日来,上林县塘红乡石门村“第一书记”刘逸带领工作队员一丝不苟,对全村1430户农户进行逐一排查和评估。
正是该县扶贫一线的98名“第一书记”走村串户,率先担起精准评估“铁面人”,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取得了质量及速度的双赢。截至11月21日,全县召开动员会1393场次,完成精准扶贫识别6.57万户,较好完成入户评估任务。完成村民小组评议的村数869个,占总任务的33%,576个村民小组已完成评议结果的公示等。
“仅仅当识贫‘铁面人’还不够,还要当好脱贫‘领路人’。”上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华斌介绍,为确保“第一书记”(扶贫专干)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需要在制度层面给予关怀和支持,让他们带着“干货”扶真贫。
为此,该县一方面给“第一书记”配备基本生活设施,财政安排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补贴,按照每户家庭20元的标准拨出专项工作资金。此外,该县还给每个到位的“第一书记”安排10万元扶贫启动资金,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贫。
带着“干货”下乡,“第一书记”们扶贫很快转化成实际行动,成效逐步凸显。
“贫穷不要紧,澄泰土地肥沃,有种植蔬菜传统,我计划帮您请专家看看,能种什么经济效益更高的特色蔬菜!”“种下辣木,我们要完善后续保障抓紧成立合作社。”
三里镇高仁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何锋引进广西辣木协会企业家与单头庄进行优质辣木种植示范地合作,先期种下10亩1200株优质辣木苗,继而以“公司+农户”方式申请成立辣木种植合作社。
塘红乡弄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覃天乔,除了县里配备的10万元扶贫资金外,还先后争取后盾单位南宁市住建局捐助扶贫款、慰问品和扶贫物资总计14.5万元。
■绿城细语
识贫扶贫须以实当先
消除贫困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要解决这一短板,首先要识贫,然后在此基础上扶贫。
无论识贫还是扶贫都必须以实当先。如果识贫环节尚且不能实事求是,消除贫困短板无疑于缘木求鱼。如果扶贫不能真抓实干,只是做面子工程和盆景工程,那么消除贫困短板则是掩耳盗铃。
为做实识贫扶贫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派出6500名“第一书记”和3万名工作队员奔赴农村一线,以求将贫困人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然后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采取一村一策、一屯一计、一户一法,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见实效。
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是总揽脱贫工作大局决策。然而,“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们下到农村后,如何方便其工作?如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这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既要坚持大政方针的原则,又要结合地方具体实际,制定配套政策,为“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们提供便利条件,确保识贫扶贫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上林县一方面从制度层面和财政保障方面给予“第一书记”基本的生活、交通补贴以及相关的激励政策;一方面给每名“第一书记”配备1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并制定相关制度专款专用。这样的配套政策正是以实当先的具体体现,开展工作离不开具体条件的支撑,脱离了具体条件支撑的口号和目标,本身就与实事求是精神背道而驰。
实践证明,这种既符合自治区大政方针又契合地方实际的配套政策,有力促进了识贫扶贫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