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柱已被风雨剥蚀严重
目不识丁
请私塾先生
写招牌被辱成笑料
由于这位李氏先祖特别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多年以后生意越做越大,家底也逐渐殷实起来。这时,李氏先祖已不满足在草棚里支锅卖粥了,他要置地盖房开酒楼,把生意做大。为了让后人不忘当年卖粥艰苦创业的历史,李氏先祖给酒楼取名“李氏粥铺”,楼下大堂仍然卖粥,楼上包间雅座则专门经营酒菜宴席。
这位李氏先祖虽然颇有经商头脑,却没进过一天学堂的门,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酒楼开业前夕,没有招牌肯定不行,可是李氏先祖自己不识字,只好亲自跑到私塾,想请人帮忙题字书写招牌。私塾先生是邻县一位落弟秀才,屡试不中在家乡没脸见人,这才跑到那陈圩,租了一间房子靠办私塾混口饭吃。据说,这位私塾先生自己仕途不顺,却整天端着个“读书人”的架子,心里看不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李氏先祖。
见到李氏先祖有事来求,这位先生一口应下来,却提笔在牌匾上写下“李氏弱铺”四个大字。李氏先祖目不识丁,完全看不出这其中的“猫腻”,还给私塾先生封了一个大大的“利是”,然后千恩万谢告辞。
立下誓言
一定要儿子
发奋读书求功名
后面的故事不用李凤桓老人讲,相信读者朋友也能猜出个大概。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李氏先祖揭开蒙在“李氏弱铺”上的红绸时,场面是多么尴尬。
事后,李氏先祖怒气冲冲地去找私塾先生理论,没想到对方竟振振有词地说:“我常听人说,你家卖的粥用米比人家都少,李氏粥铺就是靠赚过往脚夫的昧心钱才把生意做大的。正因为这样,我才把‘粥’字中的‘米’去掉了。”
听先生这么一说,李氏先祖急了,赶忙辩解道:“绝对不可能,自家卖粥多年从来没做过亏心事,再说煮粥所用水和米是有一定比例的。如果米少则粥清,而米放得过多也就不再叫粥,变成米饭了,先生为何要把‘米’字去掉?”
私塾先生却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张白纸,先是写了个大大的“粥”字,再把中间的“米”圈掉,然后说:“我并没有说你家的粥无米,只是米少罢了,所以我这不又把‘米’字的其中四个点还给你了嘛。”言罢,私塾先生用毛笔在两个“弓”字下方分别补上了两个点。
李氏先祖做生意虽是一把好手,但是玩起文字游戏,哪会是酸秀才的对手?最终,李氏先祖说理不成,反被私塾先生辩驳得哑口无言,憋了一肚子气回来。就这样,有关“李氏弱铺”的笑话,被当地人当成茶余饭后的笑料,津津乐道了好几年。
从那以后,李氏先祖深切地感受到“没文化,真可怕”,“被人卖了还要帮人家数钱”。如果只会挣钱,自己恐怕一辈子也只能算是个土财主,无法得到乡党发自内心的尊重。意识到这一点,李氏先祖不禁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刻苦读书,再也不当“睁眼瞎”受人欺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