娅怀洞出土的穿孔石器大小不一。
吃螺方式与现代人相同
此次娅怀洞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种类包括石锤、石核、石器等,总数达一万多件。石制品的原料多种多样,除常见的砂岩、石英岩、石英外,还有很多少见的燧石、玻璃陨石、水晶等。这些石器多用石片加工而成,还有许多锋利的石片直接就拿来当作工具使用,用来刮削或切割东西。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像砍砸器等大型工具很少。
据谢光茂介绍,娅怀洞出土的石器整体面貌独特,和中国南方常见的砾石石器不同,属于石片石器工业系统。这种石器组合反应了这一地区当时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变。
有了适用的工具,史前人类就可以处理他们捕获的猎物了。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水陆生动物遗存,不同地层还出土了众多的兽骨以及猴、野猪、鹿等牙齿。这些动物遗存应该是居住在该洞穴的史前人类从外面捕捞回来食用后遗弃的。令人称奇的是,在地层堆积的上部发现大量螺壳和蚌壳,很多螺壳的尾巴被敲掉,这与现代人吃螺的方式相同,可见人类在吃食上的“用心”。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穿孔石器及其半成品,大的比巴掌还大,小的只有两三指宽,外廓大多呈椭圆或扁圆形,但另一些被有意制成方形,这在同时期的其他遗址没有发现过。这些穿孔石器的用途,考古界有多种解释,或用于狩猎,或用于耕种,目前尚未有定论。
人数众多不是同一拨人
娅怀洞跨越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此次发掘面积有限,且尚未挖到底,但已经获得大量的文化遗物和自然遗物。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娅怀洞遗址堆积深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遗物众多,延续时间长,推测当时住在洞里的人不少,但史前人类长什么样,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仍是未解之谜。
“能确定的有几点,一是洞穴的用火遗迹堆积很厚,说明有人长期居住在这里;二是原始人类通常按血缘关系群居,”谢光茂说,原始人群的数量很难统计,但不会少,生活时间很长,当然不是同一拨人,因为留下的文化遗物不一样。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人骨,其中有两块下颌骨,根据牙齿的磨损程度推测,估计主人的年龄比较大。
目前,娅怀洞遗址的发掘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按计划,发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田野工作将于今年年底结束。娅怀洞包含了新、旧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特别是石制品数量巨大,文化面貌独特,对于研究广西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所出土的大量的动植物遗存,为研究这一地区史前人类的生业经济、复原古代环境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随着厚厚的堆积层被一点点地清理,史前人类的生活画面也将渐渐清晰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