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作品《浴》
彭湘作品《相对》
作为2015年压轴的本土艺术盛事,以“异流·同源”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昨天如约开幕。设于德利AICC东盟国际文化广场4层及18层的展厅,展出了包括架上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三大单元约160件(组)作品,包括薛松、朱发东、杨青、胡又笨、俸正泉、尹天石、蔡青、刘香林等数十位来自国内外的当代艺术家出席开幕式,并与慕名前来参观的观众就作品进行面对面交流。
与第一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不同,记者在采访中感受颇深的是,许多本届参展的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了对当下社会各个层面更多的关注,他们不标榜个性,甚至“脱下”艺术家及作品神秘的外壳,而且不失创意。用来自深圳的艺术家刘香林的话说:“真正的艺术家有责任推动思维的进步。”
卢征远装置作品
●部分艺术家创作心声
1 “把练习转化成创作就是作品”
走入4层的展厅,一群观众对一面墙上的3幅油画作品发出声声赞叹:“好逼真。”“很有立体感!”……这3幅画画的是青苹果的各个形态,仿佛只要一伸手,你就可以摘走任何一个。
这个系列的作品叫《我的练习》,名字和作品一样朴实,却吸引人驻足。创作者是“70后”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俸正泉,他隐藏在人群中笑眯眯地听观众对作品的评价。他告诉记者,无论学习哪一类绘画,静物练习里,苹果是最常见的静物素材。“很多观众觉得自己和艺术有距离,那是因为艺术家们给作品披上了神秘面纱,用‘我的练习’作为作品的名字,我就希望能把大家所熟悉的身边的东西,用基础的练习转化为一种创作,回到绘画本身,形成作品。能和观众建立起联系的作品,是不需要带有个人情绪的,我相信这样的作品能打动人。”
马延东作品《螺旋体》
2 “每一个当下都是行为艺术的发生”
朱发东是颇受国内外关注的“60后”当代艺术家之一,在很多艺术家眼里,他是行为艺术家的前辈和先锋代表。在采访中,他谦虚地表示,他此次参加双年展最重要的目的,是关注年轻一代在做什么、有什么新的想法。
朱发东说,行为艺术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都是行为艺术家,只是对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每一个当下都是行为艺术的发生。“比如你现在在采访我,也是一个艺术行为。”朱发东对记者说。
参加过无数艺术展的朱发东说,他很高兴看到来自各地的艺术家作品汇集到南宁,“艺术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真没那么神秘,它就是你乏味生活的一种调剂和色彩。”
尹天石行为艺术作品《涤Di》
3 “从作品中读懂一种反省”
本土艺术家尹天石此番展示的是行为艺术,名字叫《涤Di》。只见他全副武装自己,一手提水桶,一手拿毛巾,下蹲擦拭着每一寸地板……整个过程不受任何人影响。
整个行为艺术持续了四五十分钟。换好一身便装再次出现在记者面前时,尹天石很好奇记者对这个作品的解读。在记者看来,尹天石似乎是在用“洗”这个动作,来静观或反思自己的内心。尹天石颇为认可记者的观点,他说洗什么并不重要,他希望表达的是一种反省的精神:“懂得反省的人更有智慧。”
此外,在18层的展厅,还有一个尹天石的行为影像作品《光》,这个作品是他为心爱的妻子特别创作的。“感恩她全年365天为家庭的付出,所以这个作品里,我划亮了365根火柴,喻义对妻子的感谢。”
常徐功的作品
4 “敢于用想法去打破条框”
影像作品《大于10公分的梦》同样吸引了很多观众讨论。影像中,一个静止的大箱子里,在不同的孔里不时有一个个气球被不断吹大,然后爆炸。
来自深圳的艺术家刘香林是这个作品的创作者,他解读说:“这个作品虽然叫《大于10公分的梦》,但梦是虚无的,没有大小的,从另一个层面我想表达的,是人活在当下,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着,但人们会有各种表达,要敢于用自己的想法去打破。”
关于身份的定位,刘香林表示,他不属于哪个类别的艺术家,他认为当代艺术家应该能把多种艺术融合起来,“我相信当下已经没有人们没见过的所谓的艺术,艺术只可能是新颖的、给人带来思想的”。在他看来:“真正优秀的艺术家有责任推动思维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