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南宁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创新资源,但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为破解难题,赢得城市发展主动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南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CPS反应粘结型湿铺防水卷材”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并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轨道交通用大规格铝合金铸锭”填补了南方大型轨道列车用型材的市场空缺……随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落地,不仅解决了制约南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瓶颈,还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南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科技创新新趋势,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六个着力”,在科技创新征程中推动南宁科技综合实力提升。
瞄准重点领域
推动产业迈向高端
南宁地铁列车为“南宁造”,这得益于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完成的南宁重大科技项目“轨道交通用6005A铝合金大规格铸锭开发”,建成1条年产2万吨6005A铝合金大规格铸锭生产线,意味着南宁高端装备业踏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在制造南宁地铁列车的过程中,“轻量化铝合金车体专用焊接机器人”功不可没。南宁南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南宁科技项目“轻量化铝合金车体专用焊接机器人系统及优化相关焊接工艺和工装设计”,最终实现大型铝合金部件焊接高质量、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
同样是通过承担南宁科技项目,广西金雨伞防水装饰有限公司所研发的“CPS反应粘技术”,广泛应用于北京电网工程、防城港核电工程、国家粮库、广西体育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撬动全国防水约2000亿元的市场。
诸多“行业标杆”背后是怎样的创新路径?市科技局给出的答案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实施各类科技项目,以科技项目带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去年,市科技局组织实施工业科技创新项目86项,科技经费投入4345万元,带动全社会投入科研经费6.13亿元。
“今年我们还将重点安排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等重大科技项目10项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0项,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拓宽合作领域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成果难“落地”,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我市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我市通过搭建平台,积极推动本地企业“走出家门”:先后组织80多家企业参加“广西—以色列现代农业技术对接洽谈会”等科技交流活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92项。面向全球,与东盟以外的国家拓展科技合作,如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家的企业合作开展产品研发及推广。去年以来,市科技局共扶持9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投入科技经费240万元。
今年南宁将加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南宁)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东盟的先进科技成果汇聚的高地和交易平台;推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与我市企业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深化与东盟国家在新能源、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扩大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人才培养,探索建立海外孵化器等新型国际科技合作方式。
搭建创新平台
激发万众创新活力
在“南宁创客城”,创客邓力正在电脑前忙着创作动漫人物。“创客城提供一站式多证联办、人力资源等各类配套服务,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发和实践。”邓力说。
不仅如此,创客在这里还能获得众多优惠政策的支持:享受场地租金减免;符合条件的获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创业公寓租金减免支持……由于创业环境优良,创客城内的创客团队不断增加,目前已达20多个。
“南宁创客城”是南宁为创业者搭建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智慧与创造活力的一个缩影。南宁把推动大众创新创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制定创新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
截至目前,南宁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辖区范围内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覆盖率达100%。全市在孵企业413家,孵化毕业企业100多家,在孵企业从业人数近1万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通过创新创业,既能加速转型升级,又可为经济提供新的驱动力。”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还将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创客空间3家以及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