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广西南宁,因为一部戏在时空产生文化的交集。9月28日晚,大型传统邕剧《三进士》惊艳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这是广西参加的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主办,中国评剧院承办的南方戏曲汇演唯一的剧目,也是南宁地方戏剧首次受邀晋京演出的剧目。古老的唱腔,诙谐的念白,飞扬婉转的水袖身段,引人入胜的剧情,加上演员丝丝入扣的表演,一出大悲大合、感人至深的传统大戏完美呈现,让首都观众领略到邕剧的韵味,触摸到邕剧的美,感受到传承恪守孝道、学会感恩的正能量。每幕表演结束,现场掌声一片。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北京天桥曾是各地江湖艺人的集散地。如今,北京天桥一带文化艺术气息仍然浓郁,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同旁边的天桥剧场、德云社、北京杂技剧场等是首都文化演出重要阵地。
邕剧因南宁古称邕州而得名。早在清道光年间,邕剧就在南宁及周边一带流传,当时人们称它为“老戏”“大戏”“本地班”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邕剧。作为稀有剧种,邕剧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进士》正是邕剧代表性剧目。
当古老的邕剧与历史悠久的北京天桥相遇,当《三进士》登上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舞台,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这次跨时空的文化交集是从演出前开始的。一踏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堂,便可以看到6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南宁城市经济、南宁文化、南宁地方戏曲现状以及《三进士》剧情、演员等。许多观众饶有兴趣地驻足阅读、欣赏,对南宁城市经济文化,对古老的邕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演出前1小时,梁素梅、黄俊成、姚艳、何惠临化着戏妆、穿上戏服,以剧中角色形象出现在大堂,与各大媒体记者、热心观众进行交流。“《三进士》讲的是什么?”“我们第一次听说邕剧,邕剧在南宁还流行吗?”“邕剧有什么特点?”面对媒体记者和观众的争相提问,演员们均耐心地回答,梁素梅还即兴展示了一小段唱腔。一些观众还表示,在北京看过很多地方戏,但第一次听说有邕剧,因此特地赶来开开眼界。
在观众好奇和期盼的眼神中,《三进士》演出正式拉开帷幕。一门三进士,枯木又逢春,富贵不忘本,孝义莫欺心。《三进士》通过演绎苦母寻子、叩问孝道的感人故事,启示传承恪守孝道、学会感恩的重要意义,传递出社会道德和感恩教育等正能量。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这是一出感人至深的悲喜剧,但人物、情节、念白带着幽默,总是让人会心一笑。特别是,该剧做到了以情动人,被抢小儿的命运、卖身为奴的母亲的境遇、兄弟之间自私与爱心的冲突,还有经过诸多磨难一家终于团圆的喜悦,观众心情随着剧情起伏,并为之唏嘘、为之涕泪、为之感叹。
同时,梁素梅、黄俊成、何惠临、姚艳等经过多年的历练,无论是唱腔,还是对人物角色和性格的诠释都游刃有余。梁素梅把一位悲情的母亲演得活灵活现,用一段感人念白和漂亮的唱腔,展示出“梅花奖”得主的实力;作为当家文武生黄俊成一向饰演正面角色,在该剧中却颠覆性地饰演不认母亲的大儿子,经过一番曲折,大儿子终于幡然醒悟,黄俊成将一段自我反思的内心独白演绎得荡气回肠,展示出深厚的功力。张文达的扮演者何惠临出场时间并不是很多,但是在短短时间内把人物的大悲大喜的感情起伏、心底波澜表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艺术工作者带来的精彩表演。一位姓解的观众表示,作为地方小剧种,没想到邕剧的念白、唱腔如此精致,服装如此漂亮。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邕剧剧目。还有一位姓卜的观众说:“很感人,真的很感人。《三进士》是传统剧目,京剧、豫剧、潮剧、晋剧等剧种都有这出戏(其他剧种称为《八珍汤》)。邕剧的处理方式和表现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让观众很容易入戏,特别是唱腔很特别,细腻、稳重,能够将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总之很不错。”
邕剧《三进士》第二场演出今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