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成加速广西现代化物流业发展。(资料图片)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必然会更加频繁。“物流量大幅度增加了,最直接带动起来的必然是物流业的发展。”这是物流行业业内人士持有的共同观点。
对广西的物流企业而言,自贸区建成一方面意味着商机与市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承接市场需求的足够能力,将会错失良机,最终只能把送上门的商机拱手让给别人。目前,这也是摆在广西物流企业面前最大的难题。
广西物流企业该如何借自贸区建成之机强化自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及企业。
声音
“南宁要更好地参与自贸区国际区域经济圈的经贸活动,借助该经济区域的平台发展本土的物流产业,建造和运作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势在必行。”——南宁市商务局副局长蔡东阳如是说。
“当前广西物流业服务模式过于传统、原始,而服务内容也过于单一、散乱,多数企业都还停留在做仓储或货物运输等物流服务的某个环节的初级层面上,与第三方物流差距较远。”——广西物通天下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国超谈广西物流业现状。
“自贸区建成后,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量增加幅度将有可能超过20%。市场‘蛋糕’明显增大,物流企业自然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商机,但这并不代表你就稳操胜券,适应国际客户的要求才是关键。”——曾有过多年在物流领域的实战经验的广西道路运输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俞上林这样认为。
积极准备: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将封关运作
产业要发展,起承载作用的配套设施要做在前头,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重点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正是南宁为发展物流产业基地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南宁市商务局副局长蔡东阳重点介绍了南宁保税物流中心。
“去年,南宁市正式启动了物流基地的建设,其中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是重中之重,是今年南宁市为迎接自贸区的建成而重点打造的项目。”蔡东阳介绍说,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面积约775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栋办公大楼、1个查验仓库、将近50000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和大型保税仓库以及70000平方米场区道路等设施。目前,一期工程的监控系统、卡口设备安装、道路、场站以及三分之二的仓库均已建设完成,预计12月底将可完成封关验收,投入运行。
蔡副局长认为,南宁要更好地参与自贸区国际区域经济圈的经贸活动,借助该经济区域的平台发展本土的物流产业,建造和运作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势在必行。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间的商品往来实现通关便利化,两地间的商品流通以及大批量的采购买卖会大幅度地增加。要想客流、物流、资金流在此汇聚,南宁乃至广西不能单靠“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还需要一个具备进出口货物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国际中转、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平台、国际物流分拨配送、进出口贸易等功能的物流体系做支撑和配套,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正是担负起了这样的重任。
蔡副局长介绍,该保税物流中心将依托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等南宁市及区内外大型产业基地保税物流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与北部湾海港、空港以及未来建设的沿江平台的“区港联动”功能,实施“口岸分拨、多点申报、一次放行”的“大物流、大通关”现代物流模式,把物流基地发展成为采购中心、加工中心、配送中心、运输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现状分析:本土物流业亟待扭转局面
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间的国际贸易往来将越来越紧密,这当中需要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模式予以支持。那么,在政府强力打造良好的物流体系以及配套设施的同时,本土物流行业能否跟上大形势,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软硬件环境促成产业化发展?对此,“先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的领导者对此则显得有些担忧。
广西道路运输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俞上林接受了记者采访。作为广西万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领头人,俞上林对广西物流业的现状颇为了解。
他认为,目前广西物流行业的整体局面仍处在封闭、保守、单一的初级阶段。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协同与合作,但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宁可“留一手”,也不乐意与同行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致使信息协同程度低,行业 协同有限,这也是阻碍本土物流企业成长的一大弊端。此外,据他所知,具备较强实力的物流企业占少数,目前年产值能达到500万元的企业还不到100家,而其中具备国际运输资质更是只有10多家,这样的物流队伍较难适应今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针对广西物流业的现状,广西物通天下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国超也认为服务模式过于传统、原始,而服务内容也过于单一、散乱,主要体现在多数企业都还停留在做仓储或货物运输等物流服务的某个环节的初级层面上,与第三方物流差距较远。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现如今从专业学院毕业的学生在物流行业的工作岗位上,时常会感觉现实与课堂所学差距甚远,其原因就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西方物流知识,但与目前仍落后的广西物流业相比就是两码事了。
谋划突围:向供应链物流服务转变
“自贸区建成后,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量增加幅度将有可能超过20%。市场‘蛋糕’明显增大,物流企业自然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商机,但这并不代表你就稳操胜券——适应国际客户的要求才是关键。”俞上林表示。
凭借多年在物流领域的实战经验,俞上林认为企业经营者不仅要转变观念也要转变做法。
首先,企业要改变原有的封闭、保守观念,在与竞争对手较量时取长补短,这样才不会故步自封。而事实上竞争与合作这两者的关系是相对的,保持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才能相互促进。
其次,企业在实际运作上应该更注重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成本和服务安全性的提升以及风险防范能力的加强和安全保障机制的完善。
俞上林还认为,广西物流业要更好地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就应该朝向供应链物流服务方向转变,即“一条龙服务”。他介绍,供应链物流服务包括物流金融和采购执行,前者是指企业能一改过去惯用不动财作为抵押贷款的做法,转变为以流动的物品(仓单)作为抵押对象,从而保障资金周转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后者指在物流服务中为委托方找到所要采购的商品或供应方,从而彻底改变一直以来过于传统、原始的物流业态,向第三方物流转变。
潘国超对于物流业今后的发展也有其看法:“自贸区建成后,广西企业在自贸区内与国外企业的沟通与合作等互动会更方便、快捷,这也有利于广西企业找到货源、客商和合作伙伴。但要想从中获利,我们企业自身就必须得做好‘知己知彼’的工作,首先要了解东盟国家有实力的企业的需求是怎样的,然后再根据对方的具体需求,组织企业内部的合作框架,与国外的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对接,这样才能实现有质量的合作,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潘国超说:“现在我经常接到东盟客商打来的咨询电话,今年公司与东盟客商合作的贸易额每月都在递增。可以预见,在自贸区建成后,我公司与东盟客商的合作将更加频繁。为此,我觉得打造一支精通东盟国家的语言、外汇、法律、文化等各方面技能的团队最为重要。有了适应能力强的团队,才能与东盟合作伙伴实现有效的对接与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