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网(记者陆丹丹)2月22日,南宁市九届政协五次会议开幕,23日,南宁市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开幕,委员的提案和代表的议案件件事关民生。“低碳”成为提案议案热词。聚焦两会,倾听民声,捎句话儿给“两会”,市民与委员代表们共同关注“两会”。
低碳时代 代表建议在南湖隧道增设慢车道
1月15日,备受市民关注的青山路南湖连接线工程即南湖隧道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投资约4.7亿元的南湖隧道线路全长1.25公里,定点位置距南湖大桥南约1.2公里,工期为两年。南湖隧道的建成,将连通青山路和园湖路,成为连通南宁市中心东西走向的大通道,对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起到很好的作用。
来自西乡塘区的市人大代表罗山宁认为,规划中的南湖隧道工程只设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从社会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自行车应作为政府倡导和鼓励的出行工具,也将是很长时期内市民常用的交通工具。为此,他建议正在建设中的南湖隧道应增设慢车道,以完善隧道的交通功能,更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南湖隧道规划:双向6车道 设有人行道
2009年10月底,根据市发改委批复的建设地点及建设规模,工程起于青山路,经南湖公园,至园湖南路,终点为规划中的友谊大道。路线全长约1.25公里,其中主线隧道长879米、宽31.5米;立交匝道道路长1938米,匝道隧道长474米。
隧道内设置有3.5米宽人行道。隧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Ⅰ级,计算行车速度50公里/小时(主线)、30公里/小时(匝道);隧道净高≥4.5米,隧道结构按7度设防,隧道南端建设菱形立交、北端平交加定向匝道接线。
另外,隧道设计方案较之前有所修改。之前没有行人过道,现在增加了行人通过隧道专用道。隧道主线路幅宽31.5米,双向六车道,布置为:3.5米人行道+0.5米路缘带+10.5米车行道+0.5米路缘带+1.5米中央分隔带+0.5米路缘带+10.5米车行道+0.5米路缘带+3.5米人行道。
南湖隧道建成后给市民带来的交通便利
青山路到星湖园湖路口,过去要么走双拥路—桃源路—天桃路—星湖路,要么走双拥路—民族大道—园湖路,两条路线都比较长,路程均有近4公里。
施工方有关负责人介绍,从青山双拥路口到园湖星湖路口直线距离仅约1公里。按规划,南湖隧道通车后,以50公里/小时车速,从青山双拥路口到园湖星湖路口仅需一分多钟。
南湖隧道竣工后,将缓解民族大道交通压力,青山片区的市民出行到南宁市中心区将更快捷,而且最终将完善从明秀东路(虎邱)到五象新区的纵向交通干道。
市民声音:
应该设置慢车道
家住园湖南路的公司职员李莎说,自行车是我的主要交通出行工具,按道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在南宁市,因为南湖的阻隔,想要从星湖路旧城中心附近去到青山新区一带的居民,不得不左右兜圈。隧道建成后缩短了绕路的距离,设置有人行道,我支持也增设慢车道,总不能让人推着车走人行道或者在人行道上骑带来路人的安全隐患。
“低碳时代,会越来越多人尝试低碳的出行方式,步行与非机动车的出行方式应该大力提倡,利用非机动车出行的市民也不是少数,道路交通的便利性也应该为非机动车考虑,隧道设置行人和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隔离装置,也不会影响车行道车流”市民刘先生对记者说。
市民邓先生表示,“如果设置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道,往返青山路与星湖路两地市民使用自行车出行,也同样缓解了公共交通的压力,节能环保。”
机动车道、人行道足矣
“隧道本来就是寸土寸金,比较难修,如果要修得很宽,才能保证有慢车道,就没必要了。非机动车完全可以由原来的地面路线行驶,由于隧道分流了民族大道和双拥路的一部分车辆,所以地面的交通压力也会小很多,非机动车应该是很方便的。”网友S在网络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家住上东阳光100半山丽园的黄先生说,从安全考虑性,毕竟隧道不比路上交通,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在一个封闭的区间内行驶(无论是否区隔开),都存在风险 。
“基础设施尽量专注几种功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一切都兼顾也不太可能。如果建成后,部分公交车线路也走隧道,这样更多的市民也能享受到隧道带来的便利了,也是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市民贺先生建议。
编后语
把“低碳”落实于行动,让都市生活更快捷便利,希望两会能对民生话题给予关注和解答。捎句话儿到“两会”,期待网友们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