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黄金水道”血脉
要点提示:2020年,将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7个市共1480公里的内河航道全部建成1000吨级以上高等级航道,呈叶脉状分布的航道,形成以“一干线三通道”为主骨架、干支畅通、江海通达、设施较为完善的内河网络。“十二五”目标: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达1.5亿吨,新建和改扩建枢纽船闸12个、航道1848里。
这一年多来,严振石的工作只有一件,那就是保质保量地尽快建好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以下简称三四线船闸)。严振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大学毕业,就开始参与建设桂平航运枢纽。此后,他就一直奔走在广西各水利枢纽、船闸建设工地。贵港、百色等航运枢纽,都有他洒下的汗水。
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这次作为西江“黄金水道”上广西境内最关键的水利枢纽改造工程——三四线船闸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常务副指挥长,严振石备感压力,每周都“泡”在工地,查看施工情况。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国内内河单线运量最大的船闸,可满足将来贵港至广州通航3000吨级船舶的需求。
9月,烈日当头,在三四线船闸工程项目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长洲水利枢纽处于西江黄金水道“咽喉”处,位于梧州上游12公里浔江干流,干线上几乎所有船舶都会从这里通过。下游几十公里处,就进入了广东境内。
不远处,数十艘货船等待从一线、二线船闸通过,目前,长洲水利枢纽依靠这两个船闸,可实现单向年过闸总载重为4012万吨。然而,这样的通航能力远不能满足现有需求。自2007年起,长洲枢纽多次出现滞航、停航的情况。尽快打造好三四线船闸,对于疏通“黄金水道”至关重要。
“壮观!”这是记者在三四线船闸工地上的感受,黄色的土地被凿深达40米,数十吨的泥头车在其中奔跑却显得很小。站在长洲水利枢纽的大坝上可以看到,二线船闸右侧的江岸上,一条人工挖凿的4.5公里长的引航道还未注水,雏形初现。计划到2014年底,枢纽三线四线可建成通航,届时4座船闸总通过能力可达1365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