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金融机构纷纷就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发布预测报告。综合多家观点,2月份我国CPI同比涨幅有望较上月回落。从当前形势来看,导致中国物价下跌的因素正逐步超过上涨因素,全年CPI有望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不过也有学者担心,如果国家正在执行的紧缩政策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未能调整到位,仍有可能导致物价涨势难以控制。
各家机构预测数据不一
对于2月份CPI同比涨幅,各机构普遍认为将低于1月份的4.9%。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2月份CPI预计为4.8%,其中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预计分别上涨9.5%和2.8%。”
兴业银行则预计2月份CPI同比上涨4.7%。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首先,国家统计局50个城市主要食品旬度价格变动数据显示:受春节影响,2月上旬各类食品价格均明显上涨,但2月中旬开始,除大米、面粉外,其它食品价格全线有所回落,预计下旬将继续回落。其次,商务部周度数据显示,节后粮食、食用油、肉类、禽类价格继续上涨,但鸡蛋、蔬菜价格开始回落。
从其它机构公布的预测数据来看,中金公司预测2月份CPI同比涨4.8%,海通证券预测涨4.7%,交通银行预测涨4.6%。
多种因素促物价回落
展望全年物价走势,当前经济学者更多的认可“前高后低”的判断,并表示目前来看,导致中国物价下跌的因素多过上涨因素。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即持此观点。他说,从目前情况看,推高CPI的因素主要是两个,国际油价的上涨和国内气候因素的不可测。更多的则是导致物价回落的因素:
首先,今年政府实施的紧缩性政策将导致货币的流动性得到控制;其次,我国为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推出的“4万亿”扩张计划,到今年产能已经全部释放,将不会进一步推高CPI;再次,由于国际经济情况不稳,加上人民币汇率可能有所上升,预计今年出口同比增长速度将较去年有所下降,贸易顺差的减小也会降低国内通胀压力;最后,我国农产品供给丰富。
今年消费物价如果企稳回落,最关键的保障在于政府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近日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一政策已经初显成效。
紧缩效果显现贵在坚持
不过经济学者们同时认为,今年消费物价能否如预期的一样逐步回落,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第一个是今年的天气情况如何,第二个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第三个是货币政策会否因为各方利益的博弈最终难以调整到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
从这三方面来看,至少年初的旱情目前已经有初步的缓解。至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虽然近期因为北非中东局势震荡,国际油价已经创出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而且中短期内将保持高位震荡,但是国际油价对国内CPI影响不应夸大。
更关键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否坚持调整到位。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说,考虑到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地方政府又面临换届选举,在现有体制下,各地追求经济增长的积极性会比较大,预计今年的信贷发放量将超过预定的目标。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则预测,今年3至4季度我国的货币政策将可能有所放松。(方烨)
相关新闻链接:
交行:节后食品价格回落将促CPI小幅回落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3/01/c_12113436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