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哪个市、哪个县的GDP高,获奖励就高。GDP既成了政绩考核的标准,也成为了衡量区域发展高低的一把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打破了“唯GDP论”。今后,重点开发区域扩大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发展旅游业等服务业;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发展现代农业;禁止开发区则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如此一来,会不会造成重点开发区域发展快,限制开发区域拖后腿的现象呢?为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多个部门的领导。
会不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目的是缩小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差距
在主体功能区划分中,重点开发区域经济实力比较强,而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开发方向,会不会拉大这些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黄方方主任说,我们要缩小的差距,主要是公共服务、居民收入、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而不是GDP的差距。如果以GDP为目标缩小差距,设想以河池、百色与南宁、柳州比较,是难以达到的。要缩小差距,需要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来解决。首先是发展特色经济;其次减少人口规模,把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转移到重点开发区来;最后就是加大转移力度,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增加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农业建设等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
不再强调GDP?
建立符合主体功能区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
早在4年前,来宾市就对金秀实行“差别考核”,用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城镇化建设取代GDP、财政收入和工业化指标考核。当地的GDP、财政收入连续4年快速增长,打好了“生态立县、旅游强县”这张牌。那么,金秀走出了不同寻常的生态之路,那么其他像金秀一样属于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能否也走这条不“唯GDP论”的路呢?答案是肯定的。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李彦平副主任说,《规划》的出台,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持之以恒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2013年,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要重点抓好以下的工作:首先落实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关政策,制定自治区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配套政策,优化科学发展“十佳县”评比方案,建立符合主体功能区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其次是开展主体功能区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各地特别是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再次是深入开展培训、加强主体功能区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