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们不盲,却往往视而不见;不聋,却常常充耳不闻。自闭症儿童一生下来,就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筷子吃饭、脱裤子上厕所,这些最简单的日常行为,对于这些星星的孩子来说,可能需要花两三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学会。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进柳州市星语康复训练中心,看看那些老师如何叩开这些特殊孩子的心扉。
云天府:一年半教会孩子上厕所
对于44岁的云天府来说,从事特教工作是他从前未曾想过的事。云天府在学校学的是微电脑自动化控制专业,毕业后在企业上班。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近了这些特殊的孩子,经过专业培训后做了一名个训老师。
“刚开始挫折感特别强,一些很简单的动作,正常的小孩子一教就会,可有的自闭症孩子怎么教都学不会。”云天府的第一个“学生”是名3岁半的小男孩,看上去他与正常孩子无异,却难以理解外界的任何一个指令,只会“鹦鹉学舌”。云天府叫他“坐下”,孩子会跟着他说“坐下”;云天府再说一次“坐下”,孩子还是跟着说“坐下”,即使凳子就在小男孩的身后,他依然不理解“坐下”的含义。
“说一句‘坐下’,然后帮助他坐下来,不到几分钟,他就会哭闹或者跑开。”云天府说,单单训练这个男孩理解“坐下”这个指令并做出这个行为,就花了大约3个月的时间。“跟这些孩子不能正常交流、互动,信心很容易受挫,这是一项考验耐心、耐力的工作。”云天府说。
云天府印象最深的,是教一名6岁男孩上厕所。这个男孩有非常典型的自闭症症状,语言重复、行为刻板。他有个奇怪的行为:需要上厕所时总是憋着,不跟任何人说,实在憋不住了,他会直接冲出教室,进入厕所前脱下裤子,然后再进厕所方便。
“你得告诉他,需要上厕所可以报告,不需要憋着。然后告诉他,进入厕所后再脱裤子。”云天府说,为了帮这个男孩学会上厕所的程序,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这两个男孩后来都去了幼儿园,在行为上虽然还是会与正常孩子不同,但至少迈出了一步。”云天府说,当特教这些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心态更平和,“对自己的孩子都会耐心许多”。
徐娟:喂孩子吃饭都不容易
22岁的徐娟去年从原柳州医专毕业后,应聘到柳州市星语康复训练中心,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徐娟学的专业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口,毕业前还曾在南宁实习,与脑瘫、自闭症儿童有过接触。但真正面对这些活在自我世界的自闭症儿童时,她的工作就并不如书本上那样应用自如了。
“有的孩子长得的确很漂亮,但行为很古怪:从来不说话,不愿坐下来,喜欢脱鞋子、甩东西,有时候觉得他们好可怜!”徐娟去年跟班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肩负重任,带着自闭症程度相对较重的“乐乐班”,班上七八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问题。
“有个4岁多女孩子喜欢手上拿着东西,手上没有抓着东西她就会坐立不安,大哭大闹。”徐娟说,有些孩子有多动症,喜欢乱抓乱舞。工作一年多来,她训练这些孩子的时候,手都曾被咬过,“最担心的还是怕伤害到其他孩子,老师一不注意,有的孩子就可能抓其他孩子一下,甚至把对方抓伤,我们很难跟家长交待”。
孩子太好动,老师很担心;孩子太刁钻,也会给老师带来大麻烦。徐娟班上有个6岁的女孩子,吃饭特别怪,只吃香喷喷的饭菜。“白米饭不吃,只吃蛋炒饭,因为蛋炒饭香。水煮鸡蛋不吃,要吃香的炒蛋。”徐娟说,中心饭菜是由厨房统一供应,厨师不可能为了这个孩子开小灶,这让徐娟特别头疼。
“最初,家长从家里带蛋炒饭给孩子吃,但蛋炒饭太热气,吃多了孩子又流鼻血。”徐娟说,要对这个女孩进行康复性训练,第一要务就是改变她吃饭的习惯。
“每天每餐都要喂,有时含饭,有时直接吞进去,要是生气了,又吐出来。”徐娟说,有时给这个女孩喂一顿午饭,要花一两个小时,其他人在午休,她都难得有时间休息一下。“有时真的会很生气,但是又不能发作,只能憋着并不断提醒自己:她是个自闭症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不能像要求正常孩子那样要求她。”徐娟说,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训练、矫正,这个女孩吃饭习惯终于纠正了一些,不再“非蛋炒饭不吃了”。
老师们给这些自闭症儿童做康复训练的时候,往往需要不断说话,反复引导,导致自己的性格都发生变化。“原来我的性格相当内向,最不善于跟人说话,现在说话多了,人也开朗了许多。”徐娟说,这或许是这份特殊工作给她的意外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