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座可拒载”争议大
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哗然。公交车是一座城市的窗口,管理者通过推行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让座,提升公民文明程度,本身并无可厚非。但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强行规定“不让座就下车”,将道德问题法律化,甚至以道德之名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则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在民族大道园湖路口,68岁的李兰芳阿姨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休息,李阿姨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平时经常坐公交车出行。对于此次公交车拟定的新规,李阿姨投赞成票。她认为,老年人年纪大,身体多有不便,理应受到尊重,“对于那些不懂礼貌的年轻人,司机提醒过了还是不让座的,可以拒载,要用这种方式让他养成好的习惯。”
“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理所应当的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市民韦娥女士认为,拟定的新规有助弘扬美德,营造全民尊老爱幼的氛围,再说公交车广播也不时在提醒乘客,请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和带小孩的乘客让座。
但是面对新拟定的《意见稿》中不让座可拒载的规定,部分市民认为此法不可行。
市民苏翠柳认为,其实没必要把让不让座写进新规,因为眼下市民都能主动做到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这一点南宁市民一直做得挺好,外地人也都称赞和羡慕。“如果还要出台这样一条管理规定,那是对市民素质的贬低。”
市民刘华军老人认为,规定中可以提倡、号召年轻人主动让座,但是拒载不让座乘客是不对的,比如有些年轻人工作是售货员或超市收银员,站一天很累了,作为老年人也应该多体谅年轻人工作辛苦。
“出台这样的管理规定不合适,司机可以提醒,但不能用强制手段逼别人让座。”市民韦培志认为,这个规定未必能取得实效。让座本是一种道德行为,乘客购买了车票,就该享有乘车的权利。若司机不开车,必然会影响其他乘客的正常出行。在倡导让座的事情上,奖励和引导才是上策。
市民郑薇薇也认为,乘客是否让座属于道德范畴,上升到法律层面不合适。她觉得,上下班早出晚归,奔波辛苦,公交车本身就是为大众提供便利服务,“如果因为不让座就要被拒载,公交车岂不是更像老﹑弱﹑病﹑残﹑孕专用车?与其这样,不如让公交公司直接合理设置老﹑弱﹑病﹑残﹑孕专用公交车,类似校车一样。乘客掏钱乘车,就应该人人享有坐座位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