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看过几只青花小瓷碟后,给出源自宋末元初的结论。谭先生连连示谢说,从柳州赶来就是想了解宝物的历史,专家一言让人感觉到不枉此行。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昨日,近万名观众参加广西博物馆活动跟随专家一起访古探今,专家免费给400名宝主的陶瓷等共684件宝物进行鉴定。
医生也是“宝物”收藏家
18日上午10时许,广西博物馆一楼大厅喇叭里传来叫号声后,谭先生提着一只小纸箱和一只小铁箱,来到文物鉴赏室金属类桌前,打开箱子拆出几层报纸后,一只水烟壶摆放到桌面上。只见其有近20厘米高,通体小巧玲珑。
这只水烟壶黄铜质素面,通体镀铬银光闪闪,这是谭先生的祖传家宝。专家用小手电筒查看过后说,吊链、小镊子和拨火铜签等物齐全。从构造形状来看,可以确认这是民国时期的水烟壶,当时只有富贵人家才使用这种水烟壶。
谭先生是一名医生,有空时经常逛古物商店,得知有专家免费鉴定宝物的活动后,专程从柳州赶来。最让专家看中的是他的几只青花小瓷碟。小瓷碟呈圆形,胎灰白,环底露胎。碟内沿用青料涂绘粗细线圈两周,碟心绘草叶纹,青料色淡青泛黑。
陶瓷专家从花色、造型等处认定,青花小瓷碟产自宋末元初。另外的小瓷碗和青瓷罐(茶壶),用料粗糙,绘画工艺随意简单,胎釉皆粗,茶壶底盘有印章,专家认为其具有晚清时期的特征。谭先生的鉴赏水准,在跟专家交流中得到提高。
万元收购木块收藏疑是稀有之木
鉴赏室里,一块用黄绸缎包的大木头最吸人眼球。其长0.9米、高0.25米、宽0.42米,有30公斤重,呈灰褐色。木质坚硬,伴有一股油性很重的香味。
主人陈先生是钦州人。几年前,一家工地施工时,在地下30多米深处挖出这块宝物。他便花几万元买下收藏。随后,曾有人找上门来,欲出60万元买走。因不知道它是什么木,至今有多少年了,陈先生不肯放手卖掉。
尽管这块木头不属于当天的鉴定范畴,专家仍帮查看后给出意见说,木纹较粗,样子像阴沉木。因时间久远,面貌已被大自然改变,建议送农业部门鉴定。
玉手镯、玉吊坠、玉链子……罗阿姨提着一小袋玉石走进鉴定室。有几件是她在23年前结婚时陪嫁的嫁妆,这些当然都是真货。专家给围观市民支招说,可以从多个方面鉴定。首先可用水。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其次可用手摸。真玉用手摸时,有冰凉润滑之感。此外,还可看颜色。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另外,真玉用舌舐时有一股涩感。
专家表示,放大镜下的玉器,如果没有裂痕则为上乘优质玉。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
近700件宝物有确切身份
到宝物修复区与专家切磋修复心得,成了当天活动日的一项内容。修复区设有除锈、着色和粘接三个柜台。文物专家韦老师,正拿着除锈器对一只提梁铜壶进行除锈。
这只提梁铜壶是一只陪葬品,出自西汉。因坟墓坍陷,导致提梁铜壶被挤破压扁,耳提和盖子失踪。韦老师说,除锈后将对提梁铜壶进行美容整行校正,帮助其恢复原貌,然后打磨光滑上色。
宝物缺口的修复,一般考古需要把其缺口粘连起来就可以了;而用石膏、泥巴粘连起来,则出于展览需要;如果是商业需要则用合成材料和万能胶将其粘连后,才能上色打磨,“无论手艺再高,修复处均会有些粗糙。”
此次活动还开设有2014年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展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长席宴等活动。据广西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共有400名宝主将近现代文物、金属、陶瓷、玉器、书画等共684件宝物,经过专家免费鉴定出真假等身份。
“国际博物馆日,就是让大家跟随专家一起去探访、了解和认识历史。”多位受访者说,通过古今对比,可以达到增强热爱生活的目的,“希望日后多开展类似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