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蝶变”:“硬软件”同步提升
“回到南宁那一刻起,我被顺畅的道路、满眼绿色以及市民的礼貌服务震撼了!”9月初,阔别家乡南宁1年多的欧洁感慨道,世锦赛不仅改变了家乡面貌,更提升了城市管理和市民素养。
世锦赛如同“催化剂”,正在催化城市“蝶变”——南宁市的硬件和软件同步提升。
办赛之初,南宁就秉承“办赛事、办城市”的理念,将服务世锦赛与推动民生工程紧密衔接,逐步啃下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硬骨头”。
3年来,南宁先后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公用设施保障工程、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等7大工程,除基础设施外,有5项涉及城市管理。
南宁市迎接世锦赛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394项,总投资347.5亿元,除场馆及配套设施外,还涵盖了五象大桥、火车东站、城市高铁等基础设施。
城市管理水平与世锦赛工作同步提升。
去年开始,南宁市拉开“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剑指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闯红灯等各种城市乱象。285万平方米“两违”建筑被休闲绿地、生态停车场取代;868根烟囱被拆除,还以碧水蓝天;“礼让斑马线”行动以及市区37个易堵点的整治,促车辆平均通行能力提高20%。
“路况好转,管理有序,没那么堵心了。”出租车司机黄贵峰道出了广大市民心声。
为减少对居民影响,南宁市把很多噪音较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挪到车流量较少的深夜开工,“为民、便民、利民”的贴心举动折射出城市管理理念的不断升级。
“凌晨1点下夜班,经过邕江一桥,看到市政工人还在连夜为大桥换灯泡。一觉醒来,家门口路面就‘白改黑’了。”家住景苑小区的居民李阿姨对南宁市容市貌以及城市管理的变化盛赞有加,“以前觉得,世锦赛和我关系不大,没想到世锦赛改变了我的生活。”
在强力整治“五乱”的同时,南宁市针对下岗职工、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分类帮扶,合理规范一批创业街、阳光早餐、早夜市场,增设岗位近6000个,并选出24条线路作为临时摆卖摊区,优先提供1946个摊位。
倾城登台:向世界秀南宁风采
“筹备工作基本完成,各项服务特别是志愿服务令人印象深刻。”8月11日,国际体联考察团及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领导前来检查筹备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
这评价,凝聚着南宁人的默默奉献,亦向世界展示了南宁人的风采。
作为一场世界顶级水平体育盛事举办地的主人,南宁市民已经不仅仅是“南宁人”,更代表着“中国人”,并以“国际人”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9月17日下午6时,台风“海鸥”携暴雨扑面而来。淡村-福建路口公交站前,62岁的黄秀芳挺直腰杆站在雨中,伸出标有“做文明市民,请按顺序排队上车”字样的小旗子引导市民排队等车,印有“南宁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早已被雨水浇透。
此种场景在南宁随处可见。志愿服务精神正在感动着中外游客。在城市中心区,40个志愿服务站投入使用,近3万名青少年竞逐938个世锦赛核心区志愿者名额。
“不管是否直接服务,每个南宁人都随世锦赛走上了世界舞台。”凤岭南社区党总支书记丁红云说。
“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锦!”200名工商代表庄严誓师,为消费者提供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我要当一个文明小使者,向国内外来宾问好。”无数南宁孩子成为世锦赛编外“宣传大使”。连续两个学期,南宁市各中小学将“城市小主人·文明迎世锦”作为“开学第一课”。
党员干部走上街头为市民游客服务,出租车司机卷起舌头学起了外语,商场服务员对着镜子练起了“完美微笑”……
世锦赛“大考”,人人都是参与者。各行各业的优质服务,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汇成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护航世锦、添彩世锦。
世界给了南宁一个机会,南宁必将还世界一份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