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消费者期待已久的汽车三包新规将实施。3月13日,在南宁市工商局的组织下,消费者、汽车销售商聚集在一起,热议三包新政策将带来什么。
案例:
汽车出现问题消费者维权难
南宁市民郑先生买了一辆大众小汽车,刚跑了1500公里,就出现车窗打不开、熄火等故障,不得不维修并更换仪表盘。去年1月份,还在厂商承诺的售后服务期内的小汽车,竟然在其住宅小区内发生了自燃,车被烧得面目全非。消防部门认为,车辆自燃是线路短路引起火灾。但是当郑先生拿着这份证明找到厂家时,厂家却不认可,并将责任归咎于车主。
郑先生在交通费、误工费补助、精神损失费等方面,付出不少的维权成本。在广西消委会,以及厂家所在地消委会的多方压力下,厂家最后才同意给郑先生赔偿一辆同型号的汽车。
声音:
鉴定难或让三包成空文
广西消委会有关人员认为,在没有三包新规的情况下,消费者通常只能依靠消费维权组织、媒体等力量,给自己的维权行动助一把力;然而,三包新规出台之后,维权时虽然有了可依之据,但维权也并不轻松。
“检测费用就高达50万元,还要车主自己把车拉过去,其间还要耗费一两个月。”当日的座谈会上,工商人员称,消费者一般都难以承受高昂的检测费。
广西消委会有关人员称,一方面,在汽车这类技术性强的消费品,消费者的知识较为缺乏。汽车一旦遇到质量问题,话语权多掌控在厂商那里,厂商会以自身鉴定出来的各种结论,强加于消费者,从而绕开“三包”责任。另一方面,第三方权威鉴定机构的缺失,无疑让消费者拿着“三包”法规也无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