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兴宁区把清洁乡村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在推广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中,引导农民改掉以往生产生活中的陋习,既鼓了群众的腰包,又恢复了农田、水源的清洁。
10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五塘镇肉鸭养殖基地,只见悬空的铁栏中圈养着成群的肉鸭,鸭子排泄物汇入沼气池。距此不远的五塘镇甜瓜种植基地里,圆滚滚的甜瓜香气扑鼻,还有10多天就能采摘上市。一包包鸭粪制成的农家肥整齐地摆在甜瓜根部,喷灌龙头洒出的水雾滋养着根茎。“大棚甜瓜干净、恒温、防虫,化肥农药都省了,市场价可以卖到每公斤6元以上。”瓜农陆经帮告诉记者,过去采用传统方式种植果蔬,挑水施肥是重体力活,还要时常喷洒农药,污水、药水随意倾倒,既影响了土壤质量,还污染了农田环境。如今,大棚种植技术正在该镇推广开来,把农业生产的污染和排放降到最低。
今年以来,兴宁区已经有10多个村进入了自治区第二轮第一批整村推进贫困村。该城区派驻清洁乡村驻村工作队,采取“领导挂点联系、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的模式,为贫困村“把脉会诊”,因地制宜地引入清洁、高效的特色农业产业,至今已有25个果蔬、花卉、山地鸡等种养基地在贫困村里扎根。其中,昆仑镇黄宣村扶贫示范基地建起1300多亩百香果种植基地,人均收入由前年的2000多元提高至4000元。
|